赫赫三秦魂·宝鸡之旅·东湖·苏轼与东湖

赫赫三秦魂·宝鸡之旅·东湖·苏轼与东湖

东湖在凤翔县城东南角,为关中著名的湖山园林。东湖古名“饮凤池”。据传周文王时,有一对凤凰在此饮水,故名。秦惠公曾在此居住。东湖分内外两湖,内湖是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判官时,将古饮凤池重新疏浚而成;外湖为清光绪年间凤翔知府开凿,两湖统称东湖。

东湖面积为57600平方米,内湖有不系舟、洗砚亭、来雨轩、春风亭、鸳鸯亭、惠景堂、八卦楼等建筑,外湖有山庄、苗圃、莲塘等。湖周围有百年以上的垂柳环绕,人们称为“左公柳”,为清末左宗棠出兵新疆收复被沙俄占领的失地后,班师回朝路经东湖时所栽。湖的北岸有苏公祠,内有喜雨亭、凌虚台等古迹。当年苏轼疏浚古饮凤池时,挖出的土堆得像座小山,太守陈希亮把它命名为“凌虚台”,苏轼作记,写下《凌虚台记》。

在清代光绪年间开凿外湖以前,东湖只有苏东坡疏浚古饮凤池而成的内湖。凤翔民间相传,苏轼从山青水秀的四川来到凤翔,看到这里黄尘滚滚,田地干旱,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苦。他想,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应为百姓多做些好事。有一天,他在县城东南发现一潭清水,当地百姓告诉他这个潭叫“饮凤池”。苏轼惊喜异常,沿溪水上行,找到了泉眼,当地叫做凤凰泉。苏轼立即着手组织人力,凿开凤凰泉,引出泉水,又将古饮凤池扩大挖深,四周筑堤,修成水库,浇灌周围农田,为老百姓带来渔桑之利。

东湖北岸的苏公祠,即为苏轼在凤翔的住所,祠内的喜雨亭为当年苏轼住所北面一座休息用的亭子。那年春天,相传岐山天上下了麦子,人们认为这年麦子肯定会大丰收。可是后来一个多月滴雨不下,百姓人心惶惶。到了四月十四日,连下了三天大雨。喜雨普降,人们高兴得载歌载舞。正在这时苏轼的亭子也修好了,苏轼在亭内设宴欢庆,他对客人们说:“今日之乐,全是天雨赐给我们的,我们能忘记这场喜雨吗?”于是将自己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喜雨亭记》。喜雨亭得名的传说表现了文学家苏轼与人民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