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九地之下:真伪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藏于九地之下: 真伪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汉末、三国时代激烈竞争的形势,决定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场合的真伪错位,或以假乱真,或以假乱假; 或以真乱真,或以真乱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无智者顿入迷途,无识者难出泥潭。

真伪韬略在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孙子在其所著《孙子兵法·计篇》 中指出: “兵者,诡道也。”讲究诡秘,从而“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曹操注曰:“兵无常形,以诡计为道。”三国韬略家普遍认为,战无其诈,难以胜敌。而先秦两汉的不少智士认为,“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义赏》)欺诈的作战方法,可以偶尔为之,绝不可长此以往,一用再用,因为这不是长远能用的方法。这表示了与孙子相反的意见,至少是不一致的意见。这种不同的说法,到三国时代,就没有人再坚持了。人们不是反对这一军事定律,而是积极设法识破欺诈之术,在自身识见上下功夫。

真伪韬略在三国时代的运用十分广泛,大类有诱、迷、骄、误、挑、动、疲、间等法。孙权将领周鲂以兵不厌诈,利之诱之的韬略,大破魏曹休之军。曹操西征,攻打马超,曹军以肥牛健马引诱敌军,使其缓于追击,最后曹军全师渡过黄河,未受损害。此为诱敌。贾诩在危急关头冒充名将段颎外孙,威吓手操生杀大权的叛乱氐人。此外还有赵云空城计等,为迷敌。官渡之战中,曹操解白马之围,至延津南设下埋伏,解鞍放马,丢弃辎重,致使袁军中计,大将文丑被杀,此为示弱骄敌。郑泰阻止董卓征兵,张松、法正劝刘璋迎刘备,孙权致书曹操称帝,陆逊代吕蒙为统帅……均为误敌。三国末期,诸葛诞反魏,司马昭利用敌方矛盾,加以挑动,最后攻下寿春,杀了诸葛诞,用的是挑敌韬略。公元231年,吴将孙布向魏扬州刺史诈降,佯动欺敌,是为动敌。猇亭之战中,陆逊利用刘备求战心切的弱点,与其相持,疲劳蜀军,在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中,使蜀军的挑战、求战阴谋落空。当蜀军被拖得精疲力尽时,陆逊寻隙而攻,将蜀军打得落花流水,此为疲敌韬略。王允说动吕布谋杀董卓,杜预设法破坏东吴君臣关系,为间敌。真伪韬略在军事上的使用极为普遍。

政治上,董卓入京,关东联军起兵反对董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懿辅魏……都是出于某个集团的需要,实施真伪韬略的结果。

外交上,刘备对袁绍、曹操、刘表的加盟,吴蜀联盟的建立,东吴向曹魏的称臣,刘备与刘彰的友好,曹操对西部势力的宽容……都是采用真伪韬略,因时制宜的结果。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韩非子·难一》),频繁的战争,使政治、外交乃至日常生活都带上了军事的烙印,充满着险恶。何进被宦官杀害,丁原被义子吕布杀死,黄巾军起义前夕唐周告密,刘虞被害,张温被杀,张邈谋叛曹操,祢衡被害,杨彪被诬下狱,杜畿稳定河东,吕蒙夺取荆州,费祎遇刺,钟会、邓艾之死……世人如在刀锋上行走,稍有不慎,便命归黄泉。真伪韬略经三国时代刺激,发育得更为成熟。兵诡必疑,虑疑必败。用兵打仗也好,政治、外交也好,日常活动也好,在充满欺诈的环境下,必有值得可疑之处。当然毫无根据的怀疑,一定会导致失败。

韬略家们必须炼就“火眼金睛”,明识真伪,才能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三国韬略家们积极从事真伪韬略的探索,总结了一系列的实践,在理论上形成明确的认识。

首先,真伪韬略运用的成功,必须营造真正的真,因为只有真实,那怕是表面上的真实,才会给人以信心,力量和行动的决心,最后使对方在信以为真的基础上行动,谋方才会受益。曹操离间叔父与自己父亲的关系; 董卓虚张声势,设法让他人感觉大批西凉军队进入洛阳城;赵云设空城之计;孙策诱刘勋进攻上缭;东吴数次诱曹军深入腹地,加以打击……都是以真动人,以真打人。

第二,真伪韬略适应于智囊对非智囊,高水平的智囊对较低水平的智囊,适应于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决策者,适用于智囊不起重大作用的军事、政治集团。如果双方智力相当,则双方的争夺会演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真伪韬略就没有用武之地。诸葛亮的南征北伐,东吴的北攻西拒……均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真伪韬略不能创造永久性的价值,而只能带来暂时的利益。曹魏的建立,蜀汉的历程、东吴的盛衰,均清楚地表明,一个集团、国家的发展壮大,在于更深刻的原因,而不能靠真伪韬略。

第四,真伪韬略的使用会腐蚀韬略家本人,会腐蚀整个社会,曹操虽然霸业辉煌,但在三国时代,“奸雄”、“汉贼”之骂声不绝于书,他的文化形象因其惯于使用真伪韬略,因其“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极端心而受到严重影响。三国社会,险象环生,真伪难分,流风所及,民无诚信,虚伪、阴险、狡诈,残忍的阴暗人格滋生,极大地腐蚀了民族肌体和社会组织。

由于真伪韬略在对敌斗争中发挥的有效性和普遍应用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应用面,导致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复杂性,增加了社会的磨擦力,增强了各种力量之间斗争的尖锐化,客观上,也使得韬略家们身价百倍,因为他们的真知灼见,是真伪韬略的有力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