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混俗,韬晦人生》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管宁字幼安,是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人。十六岁那年,他的父亲逝世。中表亲戚怜悯他孤幼贫寒,都赠送助葬费用和衣物,他一概辞谢不受,根据自己的财力给父亲送终。管宁与平原的华歆、同县的邴原相友好,都曾到别的诸侯封国里去游学。汉末天下大乱,管宁听说公孙度威令大行于海外,就与邴原以及平原县的王烈等人避难来到辽东。公孙度特意腾出馆驿来等候管宁。管宁前往拜见公孙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以后,就筑庐居住在山谷中。讲学习礼,非学者不见,不生他意。而邴原生性刚直,议论横发,公孙度就有所不安和不满。管宁告诫邴原,要收敛锋芒,如潜龙不出,否则,动非其时,为招祸之道。暗中嘱邴原西归。当时到辽东避难的人大多数居住在郡城的南边,但管宁却居住在郡北,表示他再没有迁移的志向。后来,许多避难者也渐渐跟从他到郡北住了下来。曹操为汉朝司空时,征召管宁为官,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扣下了曹操送来的任命书不向管宁宣布。
多年以后,中原稍稍安定,避难辽东的客人也都纷纷回乡了,唯有管宁晏然不动,好像将要在那里度过终生似的。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魏文帝曹丕下诏,命在朝公卿举荐有独特高行的君子,司徒华歆当即举荐了管宁。魏文帝即皇帝位后,又征召管宁。于是管宁就领着家属浮海回到了故郡。临行前,公孙恭送他到南郊,加赠给他许多衣服、财物。自从管宁到辽东,他把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所资助、馈赠的财物,都接受并收藏起来。在既已决定西渡回原郡之后,管宁就把这些财物封存起来,奉还给公孙恭。
管宁以韬晦为生活原则,内智外愚,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