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风行舟,建立名望》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东汉社会,名人效应巨大。名士之论,往往充满了奇特的力量; 名家之评,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庞统年轻时,生性质朴,锋芒内敛,由于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侄子,从小受到特定环境的熏陶,其才华、学识曾得到庞德公的首肯,但未为世人所知。颍川郡 (治今河南禹县) 名士司马徽有知人之鉴,庞统二十岁左右去拜访司马徽,一席长谈,令司马徽十分惊异,由衷地感叹庞德公的见识。庞德公曾将诸葛亮比作卧龙,称庞统为凤雏,喻司马徽为水镜。明察如水镜的司马徽品评庞统的才识为南郡(治郢,即今湖北江陵东北)士人之冠。此后,庞统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并被当地郡守任命为功曹。功曹一职在汉代为州郡佐吏,掌管考察和记录功劳。
周瑜协助刘备夺取荆州之后,兼任了南郡太守,庞统作为功曹,与周瑜有过接触。周瑜去世之后,庞统护送其灵柩到达东吴。后来刘备兼任荆州牧,庞统以州从事的身份代理湖南来阳县令。庞统在任上不理政务,结果被免去官职。消息传开,鲁肃、诸葛亮等人均设法力保。在鲁肃的心目中,庞统“非百里才”,而是“骥足”,即千里马之足。鲁肃指出,只有让庞统担任治中、别驾之类的官职,才能发挥其杰出才干。所谓治中,即治中从事史,为州牧刺史的佐吏,主州选署及众事,职权极重。别驾,即别驾从事史,也是州牧敕史的佐吏,州牧刺史在辖境巡视政务时,别驾乘传车同行,总管巡行时的各种事务。诸葛亮誉庞统为“楚之良才”,建议刘备加以重用。
早在刘备向司马徽咨访世事时,司马徽就指出,那些儒生俗士,老死于章句之间,着眼于区区小事,根本不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地俊杰有卧龙、凤雏。卧龙与凤雏,指的就是诸葛亮与庞统。
正是由于社会名流的品评、荐举,使庞统声望日隆,从而促使刘备的召见。一番深谈,刘备对庞统终于有了认识。庞统的才华得到了刘备的赏识和器重,于是被任命为治中从事。这与原先准备开除庞统的决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刘备对庞统的信任、亲密、厚待和倚重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与诸葛亮一起担任军师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并握有兵权。
庞统若无才华,决不会得到当时名士的好评。庞统若有才华,缺少名士之评,不为社会所知,也不可能进入刘备集团的决策核心。个人才华与社会共识的一致,就会给这种才华的发挥提供机遇。
以弘扬道义为行动目标 受儒家思想影响,庞统十分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由于社会动乱,大道衰微,善人减少,坏人增多,这对于以振兴古风、弘扬道义为己任的庞统来说,无疑会深感震动。庞统经过思考,将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问题,定位于人才培养。认为只有树立完美的社会精神形象,大面积地举荐人才,形成一种声势,就可以达到对社会的改造,完成移风易俗的目的。庞统的具体做法是拔高典型人物,使人仰慕,以吸引大众,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改善。他认为,即便所树立的典型存在名不符实的情况,十个人中至少也可以有一半与实际评价相一致,通过这些人到社会上做工作,弘扬礼教,就会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