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婺源(今属江西)人。大理学家。18岁登进士第,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即位,数次上书反对主和。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等职。死后被追封为信国公。朱熹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学术著作颇丰,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本义》 等。后人辑有 《朱子大全》 《朱子语类》 等。
主要书斋号有: 达观轩、云谷晦庵等。
达观轩“达观”,取贾谊《鹏鸟赋》 “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之意。书斋坐落在南剑州剑浦县铁像堂坊(今福建省南平市中山公园附近)的西林院内,为院主持可师长老所建,是朱熹年轻时受学李侗门下、寓居读书的处所。轩旁遍植花木,檐前种有柚子,从轩内向外眺望,满眼翠绿,四周风光十分宜人。起初,李侗因所居狭隘,屋宇卑小,亲陪朱熹至隔壁西林院借宿。后达观轩落成,朱熹十分喜爱,遂把它作为寓居时的读书之所,特为此写下《题西林可师达观轩》诗,并把作诗的动机、背景和经过等书写在壁上。
朱熹一生曾5次宿于西林院,在达观轩中,完成了 “尽废所学”、“弃释就儒” 的思想转变过程。
朱熹像
云谷晦庵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朱熹母祝氏去世。葬于建阳县(今属福建)崇泰里天湖之阳。为守墓,朱熹在崇泰里寒泉坞筑云谷晦庵。“云谷”是地名。据《建阳县志》称,此地峰峦碧秀,峭拔万仞,飞云穿谷,远望如画,故名。他在《云谷记》 中说: “云谷在建阳县西北七十里芦山之巅,处地最高,而群峰上蟠,中阜下踞,内宽外密,自为一区,虽当晴昼,白云坌人,则咫尺不可辨; 眩忽变化,则又廓然莫知其所如往。乾道庚寅,予始得之,因作草堂其间,榜曰晦庵。” “晦”者,隐约昏暗也。朱熹字元晦,为其师刘屏山所取,意为 “木晦于根,春荣华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膄”。老师希望朱熹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也就以 “晦庵” 为自己的斋名。云谷之地,云遮雾障,天气乍晴还阴,筑室其中,取名 “晦庵”,自然贴切。
朱熹在云谷晦庵期间,颇觉田园之乐,更有研读之趣。曾云 “耕田东溪岸,濯足西溪流。朋友即共欢,客去成孤游。静有山水乐,而无身世忧。著书俟来哲,补过希前修”。与友人吕祖谦(字东莱)在其中合编《近思录》,被传为美谈。朱熹在《书 〈近思录〉 后》 中曾描绘当时著述情景: “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史称朱、吕 “锐意著述,精神百倍,无少怠倦”。两人选取精粹而又切实用者,编成《近思录》一书。宋理宗时,敕建西山书院,院内彩塑朱熹与吕祖谦对榻讲学像,供后人瞻仰。云谷晦庵因地处建阳寒泉坞,故又名 “寒泉精舍”。
如今云谷晦庵已湮没,但云谷附近,尚存朱熹母亲之墓以及后人树立的碑碣等。
庐山白鹿书院(朱熹曾在此授道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