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趣谈·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人。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早年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后在龚自珍、魏源以来“今文派” 经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新学” 影响下,不断讲学、著书,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曾任工部主事。先后7次上书,请求变法图强,其中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的 “公车上书” 最为有名。他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万国公报》,建立强学会,发行《强学报》,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1898年与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其后思想日趋保守,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南海先生诗集》等。
康有为传世有扇面
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康有为的书法作品虽然传世甚多,但没有扇面传世。据说有人问过康有为不写扇面的原因,他说写了的扇子有人拿着去厕所,因怕熏臭,为此不给人写扇子。很多书中都记有这种传说,近年来也极少见拍卖会上有康有为的扇面上拍。
笔者认为,对于这种说法,不可信实。名人为了推脱不必要的应酬,总要找一些理由来搪塞。即使他给朋友写了扇面,也会说他从来不写或轻易不写扇面,只为这位朋友破例。而事实上他已经多次“破例”了。康有为怕自己写的扇子被熏臭,难道别的名人不怕?或许还有一种情况:有人存有康有为扇面,为渲染自己的藏品如何珍稀,便宣传说康有为从不给人写扇面,只写了他收藏的这一件。实际情况是,现存的康有为的书法团扇和折扇,还是有一定数量的。至少,国内一家博物馆就藏有一把康有为书法团扇,当代著名收藏家、台湾“善哉扇斋”的主人黄天才也藏有一把康有为书、吴待秋画的折扇。
康有为像
为煎扒青鱼头尾题扇
1923年,康有为游开封。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在又一新饭庄设宴款待他。长垣籍名厨师黄润生等精心烹制了几道开封特色名菜。康有为品尝后连连称好,其中最让他欣赏的是“煎扒青鱼头尾”。他食后,先书条幅“味烹侯鲭”四个大字赞之;意犹未尽,又在一把折扇上写下“海内存知己”赠给黄润生,题款为“小弟康有为”,足见其心情之好。
煎扒青鱼头尾确属河南名菜,它以1公斤重左右的野生青鱼为主料,整留头尾,鱼肉成块,煎至金黄后铺到锅箅上,以武火见开,小火扒至入味。这一煎一扒,使鱼肉鲜嫩,汤汁醇厚,口感极佳。康有为品尝后题扇赞扬,不能不说他很有鉴赏力,是个美食家。
崇碑抑帖 尊魏卑唐
在康有为的书法作品上,常有一印,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这印文除了表白他游历之广外,还露出了他的狂傲与自得。他是“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领袖,进入民国后又成为出名的保皇派。追随他的人很多,喜欢他的书法的人自然也不少。徐悲鸿学他的字学得很成功。沙孟海等书法名家也深受他书风的影响。萧娴更是一位有名的当代“康派”女书法家。
康有为书法受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理论。他对书法艺术变法的要求与他对社会政治变法的要求同样强烈。他的《广艺舟双楫》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他的书法理论概括来说便是“崇碑抑帖,尊魏卑唐”,核心是革新求变。他是自己理论的成功实践者,晚年的字写得更好。从他的书法扇面可以看出,他发挥了《石门铭》豪放大度的长处,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任笔挥洒,写出了纵横奇宕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书法》扇面 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