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谈·郭沫若

印章趣谈·郭沫若

《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郭鼎堂等,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1913年底,赴日留学。此间受中外诸家多种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先后发表《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等名篇。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成立创造社。1923年归国。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次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赴日,从事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的研究。1937年7月25日,郭沫若只身回到祖国,从上海抵武汉,领导文化界抗日宣传工作。在此期间,写下历史剧《屈原》等多部作品。抗战胜利后,离重庆去上海,后去香港,写《抗战回忆录》(后改《洪波曲》)。1949年2月抵北平。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席。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生平著述很多,现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公生明,偏生暗”印

此印是侯外庐赠给郭沫若的,一直为郭沫若所珍藏。1948年冬,辽沈战役正进入高潮。沈阳市容一片萧条。思想史专家侯外庐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枚印章,刻着“公生明,偏生暗”六个字。刀法老辣爽利,布局气魄非凡,尤其是“明”与“暗”两字,线条劲挺,“明”故意大些,“暗”着意小些,形成对比,很切题。当时一般人已没有心思买这玩意。但老板看侯外庐的气质、风度,知道是行家,一钱不让成了交。不久,郭沫若看到这方印章,很是喜欢,侯外庐就把印章送给了他。为了答谢侯的盛情,郭沫若写了一幅联送给侯外庐做纪念。上联就是“公生明,偏生暗”,下联是“智乐山,仁乐水”,对仗工整,内容也贴切、深邃。

郭沫若

郭沫若

郭沫若

鼎堂

郭沫若墨迹,上钤“沫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