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淮阴(属今江苏省)人。父母早亡,家贫如洗,既不会经商,又不愿务农,常寄食他人。后寄食于一亭长家,久之,亭长妻厌之,一日故意早食,不为备食。信知其意,自是不再往。至城下钓鱼,有一漂母(在水边漂洗衣物之老妇)哀怜之,赐饭数十日。信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公子)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亦辱之,谓信曰:“好带刀剑,怯耳。”当众激之曰:“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两腿之间)。”信果从其胯下而出,一市皆笑,真以为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起义者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梁战死,其部归项羽(梁侄),信为郎中。自是常献计献策,而羽不能用。
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属今陕西省)。信在楚不得志,乃归汉,为连敖(武官名)。不久,信等十四人犯法,十三人已斩;至信,信仰视,见滕公夏侯婴至,叹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之不斩;与之交谈,大悦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之为治粟都尉。信数与丞相萧何语,何奇其才。
时汉军将士皆思东归,多有逃亡者。信度何已言于汉王而不重用,亦逃去。何不及上报,即追之。有人告:丞相逃亡。汉王怒,如失左右手。居二日,何归。汉王且怒且喜,骂曰:“若(汝)亡,何也?”对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汉王曰:“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汉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汉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汉王曰:“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汉王曰:“以为大将。”于是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汉王许之。诸将闻将拜大将,各以为大将属己,皆喜。及拜,乃韩信,全军皆惊。
拜礼毕,汉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项羽)?”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曰:“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继而言及项王之为人,信曰:“项王喑恶叱吒(发怒喝叫),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和好),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章邯)、欣(司马欣)、翳(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汉王大喜,自恨相见太晚,遂从信言,部署东出。
八月,汉军暗渡陈仓(在今宝鸡市东),占领关中。次年初,挥兵出关,先后占领洛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四月,汉军大败于彭城,退至荥阳(属今河南省),项王追之急。信发兵来会,破楚,使不能西。自是楚、汉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八月,信为左丞相,领兵击魏(因魏叛汉降楚)。信自荥阳西入关,选临晋(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间为渡河点。时魏军主力集中于蒲板(在今山西永济县北)、临晋渡,信遂于临晋西岸大事集中船只,佯作攻击之状;然后令步将曹参秘密移师于夏阳,巧渡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临晋魏军之侧背,支援大军渡河。两军渡河后,即合兵攻安邑(在今运城县东北),大破之,擒魏王豹于东垣(在今垣曲县西);继攻占魏都平阳(今临汾县),尽定河东五十二县。
信既定魏,请增兵三万人,北伐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汉王许之,遣赵王张耳同往。信先破代,擒斩代相夏说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县)。然后,以兵数万,取道井陉(属今河北省,此条路线,亦即秦始皇伐燕、赵之路线),击赵。赵王歇与成安君陈余率军二十万,驰至井陉口(在今河北获鹿县西),筑垒以守之。信遣间谍潜入赵军搜集情报。
时赵之广武君李左车说陈余曰:“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并行),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两将军之头可致于戏下。”此实为一高明之策。但陈余乃一好儒术之士,自称义兵,不搞诈谋奇计,遂拒左车之策。
信得知上述情报,大喜,急令进军,进至距井陉口三十里,先使将军灌婴率轻骑二千埋伏于蓖山(即抱犊山,在今获鹿县西)。又使万人先行,于冶河东岸,背水布阵。次日拂晓,信引大军诱敌,向井陉口鼓行而进。赵军迎击,信即令抛弃旗鼓,向背水阵退却。赵军空阵而出,奋勇追击;汉军皆殊死战,赵军不能胜。至是,汉伏兵尽出,占据赵阵地,尽去赵旗,换成汉旗。及赵军还,见自己阵地尽为汉旗帜,皆大惊,溃乱,四散逃走。赵将虽斩退者,但不能止。信挥军攻之,大破赵军。陈余、赵王率残部向邯郸方向退却,信紧追不舍,再破赵军于北(今高邑县),擒斩陈余。继追斩赵王于襄国(在今邢台县西南)。信令:毋杀广武君李左车,有生得者赏千金。及军士缚左车至,信亲为解缚,以师礼待之,请教下燕之策。左车曰:“今将军欲举倦敝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为将军计,不如按甲休兵,镇赵抚其孤。”“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望风而服。”信欣然从其计,遣使至燕,燕果从风而服。信兵不血刃而得燕,此乃用李左车之功也。
信之大胜,对楚、汉战争影响极大。自是,汉渐获优势。
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汉王听从广野君郦食其之言,使之说齐以归汉。食其至齐,齐王果愿与汉和,罢战备,与食其纵酒为乐。而时信正引兵东向,途中闻食其已说齐归汉,欲止兵。辩士蒯彻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且郦生,一士,伏轼(车前横木)掉(摇)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以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信从之,遂渡河。次年十月,信进至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齐王以食其卖己,烹之;东走高密,求救于楚。
项羽使将军龙且将兵二十万,以救齐。至高密,与齐合兵。有人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地,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不从,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
十一月,信军与齐、楚军夹潍水(今潍河)而阵。信夜令人备袋万余,满装沙,塞水之上游。继而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之。信待龙且军半渡,即决沙袋,水大至,龙且军被隔于东西两岸。信挥军急攻,大破之,斩龙且。东岸楚军闻风溃逃,信驱军渡水急追;至城阳(今莒县),楚卒皆降,擒斩齐王。至此,齐、楚联军全部覆没。
信既破赵降燕,又全歼齐、楚联军,名闻天下,项羽亦为之震恐。信实权在握,头脑开始发胀,乃使人言于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近)楚。请为假王以镇之。”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你)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急踩汉王足,附耳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之,善遇,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遂以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项羽闻龙且死,大惧,乃使人说信曰:“汉王,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背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今足下虽自以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必终为所擒矣。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项王尚存也。”“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
楚使已去,蒯彻亦劝信背汉王自立,乃以相人之术说信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当今两主(项羽、刘邦)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又曰:“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尽而猎狗烹。”“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盖闻‘天与勿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蒯彻之言,对信影响较大,信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蒯彻复叹曰:“时乎时,不再来!”然信始终犹豫,不忍背汉。
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楚、汉决战,汉王征信与魏相彭越。信、越皆不至,楚大破汉军。汉王问其原因,张良曰:“二人未有分地。”从之,即封二人,信遂引兵来。
十二月,项羽败退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被汉军团团围住。信令士卒皆唱楚歌。项羽闻而大惊,趁夜突围走,自刎于乌江(在今和县东北)。楚、汉战争以汉王之胜利而结束。战后,汉王即驰入韩信军,夺其军,改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今江苏宿迁县)。信至楚,见漂母,赐千金;召曾令己出胯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至此。”
二月,汉王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时项羽将钟离昧逃至信处,高祖素怨昧,令信捕之,信不从;又信初至楚,巡视县邑,陈兵出入。凡此种种,高祖深疑之。六年(公元前201年)十月,有人告信谋反。高祖以此问诸将,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又问护军尉陈平,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举兵攻之,是促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并建议:借南游云梦(其所在地,说法不一,通常指今日洞庭湖、江汉平原湖群),会诸侯于陈(今河南淮阳县),伺机擒之。高祖从其计。
信闻高祖将南游云梦,自疑惧。有人谓信曰:“斩钟离昧以谒上,上必喜,无患。”信从之。及至,高祖令武士缚之。信曰:“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及高祖回至洛阳,赦之,封为淮阴侯。信自知高祖畏恨其能,于是多称病不朝;又居常怏怏,羞与周勃、灌婴同列。
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代相国陈豨反。帝令信从击之。信称病不往,而暗与豨通谋,欲袭吕后、太子。时信舍人得罪于信,信欲杀之。舍人弟上告信反状于吕后。吕后与萧何谋:诈令人从高祖处来(高祖正率军平叛),言豨已得,处死,群臣皆贺。萧何哄信入贺。及信入,吕后令武士缚之。信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被斩于长乐宫,夷三族。
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正月,高祖平乱归来,闻信死,且喜且怜之:喜者,除心腹之患;怜者,因其功大。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他自小刻苦研究兵书,精通兵法。及为将,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故战必胜,攻必克。他有很强的组织指挥能力,“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对韩信的军事才能也是很佩服的,曾称道:“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有大功于汉,史谓:“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终被杀。究其原因,刘邦有逼反之嫌,功高震主。加之信贪图功利,要求封地;尤为严重的是,以不出兵相要挟而求封地。由是引起刘邦的怀疑;及灭楚,邦即解其兵权。信不满,反意渐起,终于走上谋反之路。司马光曰:“乘时以侥利,市井(商人)之志也。”司马迁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