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修静》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陆修静》人物故事小传
陆修静(公元406—477年),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人。南朝宋著名道士。三国吴丞相陆凯后裔。幼习儒学,及长,好方外游。弃家入云梦山修道。曾历游名山,遍访“仙踪”,搜集道书。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在庐山东南瀑布岩下建立道观,隐居修道。
宋明帝为弘扬道教,屡次遣使下诏,礼聘陆修静进京。泰始三年(公元468年),陆先生赴建康。明帝躬亲问道,礼遇甚厚,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时陆修静已年逾花甲,但仍孜孜不倦于天师道宗之改革。广集道经,辨别真伪,整理道教经戒、方药、符图等书1128卷,分为“三洞”。后又撰定《三洞经书目录》,为最早之道教经书总目。后世道藏分类“三洞”之名,初见于此。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朝天师道,后人称为南天师道。
元徽五年(公元477年)卒于建康,其弟子奉葬于庐山。谥曰简寂先生。北宋宣和年间,封为丹元真人。一生著作颇多,多散佚,收入《正统道藏》的有五部。
[正 史]
泰始七年①四月戊申夜②,京邑崇虚馆堂前有黄气,状如宝盖,高十许丈,渐有五色,道士陆修静以闻。③
《宋书·符瑞志·下》卷二九
融④年弱冠,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⑤尾扇遗融,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
《南齐书·张融、周颙列传》卷四一
〔注 释〕
①泰始七年:公元471年。②四月戊申夜:四月二十日(公历5月25日)晚。③“京邑”句:京邑崇虚馆:公元468年,宋明帝刘或征陆修静至建康,设崇虚馆通天台以待之。五色:指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五色云气,古人以为祥瑞,故陆修静奏闻朝廷。④融:张融,字思光,南朝齐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有早誉。广越嶂险,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释之。后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太祖高帝萧道成奇爱之,尝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有文集《玉海》。⑤麈(zhu):一种似骆驼的鹿类动物,也叫驼鹿。
〔相关史料〕
先生吴兴懿族①陆氏之子,讳修静。……
先时洞真之部②,真伪混淆,先生刊而正之,泾渭乃判,故斋戒仪范,至于今典式焉。桂阳王构逆,暴白骨遍野,先生具棺榇收而瘗之。③其阴德密运④则无得而称也。迨元徽五年⑤春正月,谓门人曰:“吾得还山,可整装。”众感讶诏旨未从而有斯说。至三月二日,乃偃卧解带,肤体辉烁,目瞳映朗,但闻异香芬馥满室而已。后三日,庐山诸徒共见先生霓旌霭然,还止旧宇,斯须不知所在,相与惊而异之。⑥顾命⑦盛以布囊,投所在崖谷。门人不忍,遂奉还庐山,时春秋七十二。所谓炼形幽壤,腾景太微者矣。⑧有诏谥曰简寂先生,以故居为简寂馆,宗有道也。凡撰记论议百有余篇,并行于世。门徒得道者,孙游岳、李果之最著称首。后孔德璋与果之书论先生云:“先生道冠中都,化流东国。帝王禀其规,人灵宗其法。而委世潜化,游影上玄,微言既绝,大法将谢。法师禀神定之资,居入室之品,学悟之美,门徒所归。宜其整缉遗踪,提纲振纪,光先师之余化,纂妙道之遗风。可以导引末俗,开晓后途者矣。”
宋·张君房《云笈七佥·经教相承部·真系·宋庐山简寂陆先生传》卷五
陆修静,字元德,吴兴人,简寂观道士也。宋明五年⑨始来居庐山。
《九江府志》
陆修静……明帝时招至建业,立崇虚馆以居之,面会儒释之士,讲道华严寺。
《九江府志》
陆修静……明帝召赴阙,封丹阳真人。
《江西通志》
[注 释]
①懿族:懿贵之族。②洞真之部:道藏经书分类法三洞的第一部。其余二洞依次为洞玄部、洞神部。③“桂阳王构逆”句:宋文帝刘义隆之子桂阳王刘休范反于公元474年5月,旋被萧道成击斩之。榇(chen):棺材。瘗(yi):埋尸体。④阴德密运:阴德密运: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密运:谓暗中施行。⑤元徽五年:公元477年。元徽是宋后废帝刘昱的年号(公元473—477年)。⑥霓旌、霭然、斯须:霓旌: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霭然:笼罩貌。斯须:一会儿,片刻。⑦顾命:谓临终遗命。⑧“炼形”句:炼形:修炼形体。幽壤:即幽冥界。腾景:谓形体升天。景,同“影”。太微:《文昌大洞仙经》上说,太微乃南斗之垣,修行者经由三界保举,乃得升入太微。⑨宋明五年:公元4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