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支谦》人物故事小传
支谦,一名越,字恭明。为月氏后裔。三国吴人。佛经翻译家,居士。自幼学中外典籍,“备通六国语”。受业于支亮,而支亮受业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后居吴国。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维摩诘经》、《大阿弥陀经》、《本业经》、《本起经》、《首椤严经》等大小乘经典36部凡48卷,并注解自译了《了本生死经》等。
[正 史]
晋元康①中,有胡沙门支恭明译佛经《维摩》②》《法华》③、三《本起》等。微言隐义,未之能究。
《魏书·释老志》卷一一四
[注 释]
①元康: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1—299年。②《维摩》:即《维摩诘经》。凡2卷或3卷,又称《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法门经》、《普入道门经》等,收于《大正藏》第14册。为现存最早之汉译本。另外《维摩诘经》还有鸠摩罗什译本、玄奘译本和西藏译本等。③《法华》:即《法句经》,意谓“真理之语言”。凡2卷,39品752颂(今译有758颂)。印度法救撰集,支谦,竺将焰等译(一说本经由三国吴之维祗难等译)。系收集诸经中佛之自说偈编集而成。又作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等,属巴利语系,收于《大藏经》第4册。
[相关史料]
(支谦)十岁学书,同时学者伏①其聪敏。十三学胡书,备通六国语。初桓、灵世②,支谶③译出法典,有支亮④纪明资学于谶,谦又受业于亮。博览经籍,莫不究练,世间艺术,多所综习。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体虽细是智囊”。其本奉大法,精练经旨。献帝之末,汉室大乱,与乡人数十共奔于吴。初发日,唯有一被,有一客随之,大寒无被,越呼客共眠。夜将半,客夺其被而去。明旦,同侣问被所在,越曰:“昨夜为客所夺。”同侣咸曰:“何不相告?”答曰:“我若告发,卿等必其劫罪罪⑤之。岂宜以一被而杀一人乎?”远近闻者,莫不叹服。
后吴主孙权闻其博学有才慧,即召见之,因问经中深隐之义,越应机释难,无疑不析。权大悦,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甚加宠秩。越以大教虽行,而语多胡文,莫有解者,既善华戎之语,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言。从黄武元年⑥至建兴⑦中,所出《维摩诘》、《大般泥洹》、《法句》、《瑞应本起》等二十七经,曲得圣义,辞旨文雅。又依《无量寿》、《中本起经》制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注《了本生死经》⑧,皆行于世。后太子登位,遂隐于穹隆山,不交世务,从竺法兰道人更练五戒,凡所游从,皆沙门而已。后卒于山中,春秋六十。吴主孙亮与众僧书曰:“支恭明不救所疾,其业履冲素,始终可高,为之恻怆,不能已已!”其为时所惜如此。
南朝梁·释僧祐《出三藏记集·支谦传》卷一三
[注 释]
①伏:佩服,折服之义。②桓、灵世:指东汉末年桓帝、灵帝统治期间,约公元147—190年。③支谶:(公元147—?年)梵名LoKasema。汉代译经僧。又称支娄迦谶。大月氏(中亚古国)人,东汉桓帝末年到洛阳,从事译经。至灵帝光和、中平年间(公元178—189年),共译出《道行般若经》、《般舟三味经》、《阿阇世王经》、《杂譬喻经》、《首椤严经》、《无量清净平等经》、《宝积经》等20余部,然现存仅12部,为第一位在我国翻译及传布大乘佛教般若学理论之僧人。④支亮:汉末三国时代僧人。字纪明,为支娄迦谶之弟子,支谦之师,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⑤罪:动词,责备,归罪于。⑥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黄武,吴主孙权年号,公元222—228年。⑦建兴:吴会稽王孙亮年号,公元252—253年。⑧《了本生死经》:全1卷。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经为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4谛4信之要旨,内容包括:(1)以内缘、外缘二缘为缘起之要素。(2)开示因相缚、缘相缚。(3)归纳内缘、外缘之起,皆需待非常、不断、不躇步、种不败亡、相像非故等5事。(4)说12因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