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凌

策凌

清代军事谋略人物。清代喀尔喀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人,博尔济古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策凌生活的年代正是清朝前期多民族统一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康熙五十四年(1715),准噶尔贵族发动叛乱,策凌随同振武将军进行征讨,初露锋芒,战功卓著,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重视。策凌多年从军漠北,深感缺少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军队。于是严格训练,很快训练出一千多名勇猛无畏的士兵。策凌的军队很快成为漠北的一支强劲力量。雍正九年(1731),策凌率本部兵马迎战准噶尔军队。针对准噶尔军队刚取得通泊之战的胜利、士气极盛的情况,采取了以智取胜的作战方针:命巴海率六百骑兵,向敌军挑战,自己则把精锐部队埋伏在山凹莽林中。准噶尔军队果然中计,追击巴海进入埋伏圈。策凌亲自吹号角,刹那间,埋伏好的士兵一齐跃起,个个士气旺盛,喊杀震天,无不以一当百,准噶尔军队毫无戒备,仓促应战,最后惨败。这一战,初步扭转了清军在西北战场上的不利局面。雍正十年(1732),策凌追击准噶尔军队至杭爱山,他命满州士兵和老弱病残在鄂尔坤河南岸布阵,其它蒙古部军队在北岸,自己率一万精兵埋伏在杭爱山西侧。准噶尔军队看到满州士兵背水而战,而且士气不高,斗志不旺,以为清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思想上首先放松了。于是越险进军,直扑鄂尔坤河南岸的清军。按照策凌事先的部置,满州兵且战且退,故作失败的样子。准噶尔军队穷追不舍,越来越靠近。突然间,伏兵从山上冲下来,其势如暴雨骤至,准噶尔军队毫无准备,慌忙逃窜,死伤无数,清军取得了完全胜利。对此,雍正特赐策凌“超勇”美号。乾隆帝曾称赞策凌是“不必读书知大义,每天临阵冠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