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
宋朝皇帝,政治谋略家。宋英宗的长子,曾被封为淮阳郡王及颖王等。1067年,宋英宗病死,立为太子不久的赵顼仓促即位,元丰七年(1084)秋,在宴会时“忽暴得风疾”,第二年春,这位年仅三七岁的皇帝就死去了。在位十八年,始终坚持改革朝政。这就是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丰变法。他即位之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重局面,社会各方面已经弊病丛生,主要反映在冗官、冗费和冗兵三大灾害上,甚至出现了财政赤字。宋神宗从小在宫中长大,对朝廷大事,耳濡目染,有所了解,加之“天姿好学”,成绩很好,但这位青年皇帝一无经验,二无良谋,凭借的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勇气。他力主改革的胆略主要不是由其性格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环境促成。首先面临的便是用什么样的人来主持改革,宋神宗经过了解和当面考察,力排众义,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王安石雄才大略,但主观、武断,而且急于求成,导致变法失败,最后宋神宗不得不将王安石罢相。但并未停止改革,而是起用吴充等人主持朝政,充分实现自己的治国之计。其勇于革新的进取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官制改革方面,历史上叫作“元丰改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敢做敢为的宋神宗,有统一辽国和西夏的雄心,尽管对军队也做了一定的改革,终因战斗力差,军制不健全而未能如愿以偿。其擅文史,支持司马光等人编成历史巨著《资治通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