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

乐毅

生卒时间不详。战国时期燕国军事谋略家。灵寿(今河北省平山东北)人。少年时十分聪颖,品行端正,且喜好兵法。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乐毅感燕昭王待之以诚,遂做了燕昭王的亚卿。公元前284年,乐毅亲率主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因战功显赫被燕昭王封于昌国(今山东省淄博东南),号昌国君。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迫使乐毅出奔赵国,被赵王封于观津(今经省武邑东南),号望诸君,最终卒于赵国。乐毅用毕生的精力为燕昭王训练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屡次为燕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当时,齐国在诸侯中最强大,但由于齐泯王骄横处恣,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致使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臣民离心,形势日益恶化。燕昭王以为时机成熟,欲兴兵伐齐。乐毅则以军事家特有的动察力和超人的见解,分析了局势。他认为,齐国系霸主之余业,地广人多,对于这样一个大国,它虽有内患,仅由一国单独去攻打,恐怕很难取胜,必须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方可制胜。燕昭王十分赞赏乐毅的韬略,悉发全国之兵,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其它几国,兴师伐齐,大败齐泯王。之后,乐毅率燕军留齐五年,先后攻下七十余城,只剩下聊城、营城、即墨三城仍顽强抵抗,久攻不下。乐毅认为单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即使全部占领,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营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欲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乐毅的这种作法,完全符合了“上兵伐谋”的思想,当胜利即将到来之际,燕昭王病逝。昏庸无能的燕惠王原本就与乐毅有隙,于是被齐国大将田单借机使用反间计,逼走乐毅,致使齐国转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