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一世

彼得大帝一世

18世纪初俄国沙皇,政治家、组织家、改革家和谋略家。在位期间曾实行一系列意在富国强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打破闭塞落后这一既阻碍经济发展,又难以参与国际事务的被动局面,谋求国内的发展和国际上的地位,争取通向黑海、里海或波罗的海的出口,成为彼得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于1695年—1696年,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取克里米亚鞑靼汗国的亚速,后派出许多青年贵族到国外学习航海造船技术。1697年他亲自随同所谓“大使团”到西欧考察,化名米海伊洛夫下士,随从250人,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国际形势和加强反土耳其联盟,搜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情报。于1700年发动对瑞典的战争(即北方大战),为俄国打通了北方出海口和争夺在北欧的势力。至1720年打败瑞典舰队。打通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为其本国的发展和更多地参与欧洲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俄国遂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在军事上,不断研究外国经验,聘请许多外国专家,实行征兵制,建立正规军队常备军,建立了包括步兵、骑兵、炮兵的20万陆军和实力强大的海军。并颁布《陆军法规》。在经济上,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给予商人和企业主很多特权。大力发展军火工业、冶金业,新建许多工场。纺织、皮革等低等轻工业也发展较快。在位期间共设立工场230余个,为后来俄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把中世纪过时的统治形式改为有效率的独裁统治。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干预皇帝权力的大贵族杜马,设立由沙皇任命的9名大臣组成的参政院,负责拟订法令和监督行政、司法、税收、外交、军事、工商业等事务。后来又设立12个部,在行政管理上分州为省,全国50个省的省长一律直属中央。在宗教方面,废除大教长职位,由政府控制的宗教会议管理教会。此外,还创办了俄罗斯科学院、医学校、军事学校、各种世俗学校,简化了俄文字母,鼓励翻译西欧著作,创办俄国第一家报纸《新闻报》,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农奴制基础上进行的,这有利于地主阶级和新兴商人阶级,对克服长期落后状态,加速俄国在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