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又称《齐孙子》,战国时齐国人孙膑撰。此书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东汉后失传,今本《孙膑兵法》为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依1972年4月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整理而得。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初版本分上下两编,共30篇,1万1千余字。学术界有人认为下编似非孙膑之书,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重新编订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膑兵法》1985年版也将下编移出,编入《佚书丛残》中,但编者认为这样处理并不排斥其中仍有一些是孙膑书的可能性。85年版上编15篇文字也有不少变动,并增加《五教法》一篇。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孙膑兵法》残简篇目和主要内容是:上编:《擒庞涓》,记述孙膑在“围魏救赵”之战中,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之谋略,在桂陵大破魏军,俘获庞涓,阐述孙膑战略战术思想;《见威王》,记孙膑初见齐威王时,陈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威王问》,记述孙膑与齐威王、田忌关于用兵的问答,讨论了在敌我兵力对比不同情况下的用兵原则和方法,提出用兵最重要的是“必攻不守”;《陈忌问垒》,主要说明在未能构筑壁垒时,如何组织配备各种兵力来进行作战;《篡卒》,论述关系战争胜负的一些重要因素;《月战》,讨论战争胜败与日、月、星的关系,特别强调了人的作用;《八阵》,阐述了选将的条件和“八阵”作战的谋略;《地葆》,从军事上论述各种地形的优劣;《势备》,以剑弓弩、舟车、长兵为比喻,说明阵、势、变、权四者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兵情》,以矢、弩、发者分别比喻士卒、将帅和君主,认为只有三方面都合乎要求,才能胜敌;《行篡》,论述使士卒和百姓在战争中为统治者尽力的谋略;《杀士》,讨论如何激励士卒拼死作战;《延气》,论述激励士气、鼓舞斗志的重要性;《官一》,论述各种军事措施及阵法的作用或适合的场合;《强兵》,论述齐威王与孙膑之间关于富国强兵的问答。下编:《十阵》,论述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十问》,论述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各种情况及击敌方法;《略甲》,简文残缺,无法看出主要内容;《客主人分》,论述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掌握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善者》,说明善战者在作战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而陷敌于被动;《五名五恭》,论述对付5种不同敌军的谋略和军队进入敌方境内时的谋略;《兵失》,分析作战失利的各种因素,提出军队要行“起道”的主张;《将义》,提出将帅必须具备义、仁等品质;《将德》,提出将帅应具备不轻敌、赏罚及时等品德;《将败》,列举将帅品质上会导致战争失败的种种缺点;《将失》,列举分析了造成将帅作战失利的种种情况;《雄牝城》,论述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在地形上的特点,《五度九夺》,论述作战时针对自己一方的不利条件应避免什么,以及为挫败敌军应当争夺什么;《积疏》,论述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的相互关系;《奇正》,阐述奇正的相互关系和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奇正的原则来致胜;新增《五教法》主要论述训练问题。本书军事谋略思想颇丰,在战略上提出“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思想,认为弱能胜强,关键“能分人之兵,能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在战术上提出“批亢捣虚”,“必攻不守”的谋略思想,认为“赏、罚、权、势、谋、诈”都是战斗以前的谋划,都“可以益胜”,但作战时最关紧要的是“必攻不守”,“批亢捣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治军上提出赏罚严明、“篡贤取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