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赵顼皇后向氏:宽厚仁孝守礼仪,政见保守废新法

宋神宗赵顼皇后向氏:宽厚仁孝守礼仪,政见保守废新法

1066年春,还是宋英宗赵曙长子的颍王赵顼,迎娶了在真宗时任过宰相的向敏中的曾孙女向氏为妻。这一年,赵顼18岁,向氏21岁。

当时英宗赵曙和皇后高氏非常恩爱,这是二人的长子结婚,自然非常隆重,向氏一嫁给赵顼,就被封为了安国夫人。到了1067年春,英宗赵曙去世,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一个月后,向氏被立为了皇后。此后不久,她便生育了一生中唯一的孩子燕国公主。不过,这位燕国公主没有长大就夭折了,这对向皇后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让她显得老气横秋。

赵顼年富力强,宠幸了很多妃嫔,但是,他没有因此就冷落相貌一般的向皇后,反而十分尊重她,也很照顾她的感受,千方百计不使她感到冷落、孤寂。向皇后为人谦逊、心地宽厚,不干涉丈夫的私生活,也不拈酸吃醋,所以,夫妻二人的生活十分和睦,宫中嫔妃在她的影响下也一团和气,从未因争风吃醋闹过什么纠葛。

在立太子的时候,宋神宗一直犹豫不决,这时向皇后便称赞第六子安郡王赵煦为人贤达,或许是位明君,于是宋神宗就将其立为太子。1085年,宋神宗驾崩后,由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尊向皇后为皇太后。不过,这时候高太后依然健在,并且垂帘听政、负责政事,向氏以她谦冲、自律、仁孝、守礼的态度而受到了高氏的喜爱。

因为向氏成了太后,不适合居住在皇后的宫中,于是,高氏就命人将曹太后原先的住所庆寿宫修葺了一下,以作为向氏的住所。但是,向氏以“安有姑居西而妇处东,渎上下之分”的说辞拒绝了。最后,高氏只好把庆寿宫的后殿改名为隆裕宫,后又改名为慈德宫供向氏居住。

1092年,赵煦到了选皇后的年龄,宋神宗的其他儿子也到了纳妃的年龄。这时,向氏族中有人想要将自家女儿送入宫中,被向氏拒绝了。碰到想以皇亲国戚的身份谋求官职的向家人,向氏也一概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由此可以看出,向氏为人是十分严谨、保守的。史载,向氏从皇后到皇太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即使是垂帘听政,大臣们也很少听见她对朝政发表什么见解。一直到发生了“宣仁之诬”这一桩公案,高太后的名誉受到了伤害和威胁,向氏才开始发声。

那时,高太后刚去世没多久,赵煦就打着宋神宗的名号,要继承神宗的变法事业,将那些被高氏发落的变法派臣子接回朝廷,任命章惇为宰相,曾布、蔡卞等人也分居要职。由此,当时的政局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法全部恢复实施。因为变法臣子的回归,他们开始对元祐年间得势的旧党大臣们进行清算,不仅活着的吕大防、刘挚、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到最荒僻的地区加以编管,就连已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的官职也被追夺干净。更有甚者,宰相章惇还建议宋哲宗追废高太后。

向氏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都已经熄灯就寝了,却丝毫不敢懈怠,连忙起床,找到赵煦,直说这样的事情做不得。不仅如此,就连赵煦的生母朱太妃也极力劝阻。赵煦知道这件事是自己做得不对,于是拿过章惇的奏稿,当着向氏和朱氏的面,在灯烛上烧掉了。第二天,章惇又递上奏折,坚持追废高太后。赵煦愤然撕毁奏折,勃然大怒道:“你们不想让我入英宗庙了吗?”如此,这件事才算是罢了。

1100年,宋哲宗赵煦病逝,他又没有儿子,于是,只好在宋神宗的其他儿子中选出继承人。宋神宗在位期间,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到宋哲宗去世,依然在世的只有申王赵佖、端王赵佶、成国公赵俣、蔡王赵似、祁国公赵偲这五人了。

其中,向氏偏爱赵佶。因为赵佶自小就很聪明,蹴鞠骑射、笔砚丹青样样精通,而且他自小就善于伪装,对向氏极其孝顺,每天都到向氏居住的慈德宫问安起居。因此,尽管赵佶在外的名声十分轻佻浮浪,但在向氏眼中,他就是一个孝顺知礼的好孩子。再加上宰相章惇拥立“眼有毛病,不便为君”的申王赵佖,而向氏与宰相素有争怨,所以,向氏力排众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章惇等人对赵佶不放心,就奏请向氏垂帘听政,协助赵佶共同处理军国政事。向氏再三推辞后,答应了下来。前面说过,向氏是一个保守的人,所以,她一上台,就展开了摧新复旧的行动,将之前遭贬的官员重新提拔上来,还换了宰相,将章惇、蔡卞等人贬逐出京。很快,朝廷上的政治气氛就呈现出了元祐初年的样子,被称作“小元祐”。

做完这些事情,赵佶又对她言听计从,十分孝敬,向氏十分高兴,觉得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上。于是,她垂帘听政还不满六个月,就交出大权,回到了内宫之中。但向氏绝想不到,二十多年后,正是这个她认为靠得住的好孩子断送了大宋朝的江山。

1101年,向太后去世了,享年56岁。宋徽宗追念不已,谥为“钦圣宪肃皇后”,葬于永裕陵西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