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生平简介,巴布历史评价,巴布怎么死的?

巴布生平简介,巴布历史评价,巴布怎么死的?

巴布(Bab,1819—1850,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SayyidAliMohammad的称号),伊朗巴布教创立者,1848—1852年伊朗巴布教徒起义的精神领袖。

1819年10月20日(一说1820年10月9日),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出生在伊朗设拉子城内一个棉布商人家里。成年以后,他独自在班达布什尔经商5年。在前往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圣地卡尔巴拉和纳贾夫(均在今伊拉克境内)朝觐时,他结识了谢伊克派的领袖赛义德·卡塞姆·拉什特,成为他的门徒。按照什叶派的传说,伊斯兰教第十二世伊马姆马赫迪已隐遁近一千年,他必将重返人间,消灭一切压迫和不幸,重建公正平等的世界。谢伊克派宣扬的就是人们渴望已久的这位救世主即将降临的思想。

1843年,赛义德·卡塞姆·拉什特去世,未预先指定继承人。1844年5月23日,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在谢伊克派教徒的支持下自称为“巴布”。在阿拉伯语中,巴布是“门户”的意思,也就是说,救世主马赫迪要通过他这个门户把自己的意志传达给人民。这一年,他集结了18名弟子,连他自己共19人,分派到各地传教。到1847年,随着教徒日渐众多,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进一步自称先知马赫迪本人。

巴布教开始兴起的十九世纪上半叶,正是伊朗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时期,俄、英、法等列强都极力要把伊朗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俄国通过两次俄伊战争(1804—1813和1826—1828),不仅掠夺了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而且在伊朗取得了许多政治和经济特权:俄国商品输入伊朗只缴纳5%的关税,而豁免一切关卡杂税,俄国在伊朗有领事裁判权。继法国在1808年与伊朗签订通商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之后,英国又在1814年的英伊条约中规定,伊朗废除同那些与英国敌对的欧洲国家缔结的一切条约和联盟。1841年,英国通过英伊商约也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对英国商品只征收5%关税的特权。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使伊朗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陷于破产。伊朗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偿付对俄战争赔款和购买进口奢侈品,加紧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这一切都使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巴布教的教义正是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平等幸福生活的渴望。

巴布宣传的救世主降临的思想,直接触犯了伊朗封建势力和伊斯兰教统治集团的利益。1847年,伊朗政府把巴布和一些教徒逮捕入狱,起初监禁在马库要塞,第二年转移到契利克要塞。在狱中,巴布写了一部称为《默示录》的书。在这部被巴布教徒奉为圣经的“新古兰经”里,集中地阐述了巴布教的主要思想。巴布认为,人类社会的各个时代是依次更迭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制度和法律。旧的制度和法律应随旧时代的结束而废除,而代之以新的制度和法律。但是它不能由普通人自己制定,必须由真主派下来的“先知”制定。先知给人们的指示就是代替旧圣经的新圣经。巴布宣称他是受真主委托而降临的先知,《默示录》就是新圣经。巴布主张,摩西及其《旧约》,耶稣及其《福音》,穆罕默德及其《古兰经》,都应让位于巴布和他的《默示录》,一切制度和法律也应按《默示录》重新制定。巴布还认为,世俗官吏和高级阿訇不愿抛弃旧制度就是世界充满不平及倾轧的原因。

巴布的《默示录》宣扬建立平等正义的王国。人们在这个王国里将过着不受压迫的幸福生活。他宣布,凡居住在巴布教圣地的人都必须信奉《默示录》,否则就要被驱逐,财产将被没收,并分给巴布教徒。《默示录》一方面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实现社会平等和消灭封建压迫的要求,一方面又反映了商人的利益。巴布认为,经商是光荣的职业。他许诺在平等正义的王国里,将实现贸易自由。为此,他提出了一些符合商人利益的主张,如负债必须偿还,严守商业通信秘密,用法律规定借贷利息,改良邮政,统一币制,以及允许圣国的人民出外经商,等等。

1848年年中以前,巴布教徒的宣传活动主要是争取上层统治集团的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直接向群众广泛传教。巴布天真地认为,只要感化统治者,使他们信奉新的宗教,自己的社会理想就可以实现。因此,他反对采用革命的手段。但统治者对他们的回答却是禁止巴布教传播,逮捕巴布教徒。统治者的镇压引起了巴布教徒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促使某些人提出了更加激进的纲领。1848年夏,在着名的巴布教徒——农民出身的巴尔福鲁什的阿訇穆罕默德·阿里和女传道者库拉图兰(意为“清沏的眼睛”)的率领下,大批巴布教徒来到巴达什特镇,举行大规模的传教活动。穆罕默德·阿里在会上提出了废除封建特权,反对赋税,废除私有制,财产公有等主张。这时,巴布教徒对商人利益的关切降到了次要地位,而更多地反映了贫苦农民的呼声。他们开始抛弃对统治者的道德感化手段,公开发出了起义的号召。

巴布教徒在巴达什特的传教活动,吸引了周围农村的农民。他们纷纷聚集到巴达什特来找传教士。局势的发展使官方大为震惊。伊朗国王立即下令军队把巴布教徒驱散,逮捕了库拉图兰等人。但是,巴布教徒没有屈服。逃出来的穆罕默德·阿里重新聚集弟子,到马赞德兰省的巴尔福鲁什镇(现在的巴波尔镇)继续传教。从此,巴尔福鲁什成为巴布教徒活动的重要中心。

1848年9月,伊朗国王穆罕默德去世,统治集团内部因争夺权势而陷于混乱。在呼罗珊、伊斯法罕、基尔曼、设拉子和伊斯得等省市爆发了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暴动。于是,聚集在巴尔福鲁什的700名巴布教徒利用这一局势,于10月间发动了武装起义,占领了谢赫·塔巴尔西陵墓。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到2,000人。他们在这里过着集体生活,废除了财产私有制,把粮食等物资交归公共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和分配,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伊朗新国王纳赛尔丁派军进剿巴尔福鲁什起义者。巴布教徒坚持奋战到第二年夏天,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官军采取欺骗手法,答应给放下武器的巴布教徒以自由,而当他们一走出堡垒,就被全部杀死。穆罕默德·阿里被俘后也遭杀害。1850年5月,巴布教徒又在赞詹发动起义,一度占据了半个赞詹城,坚持到年底。同年6月,在尼里士先后爆发了两次起义,都遭官军镇压。第二次尼里士起义是巴布教徒领导下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此后,巴布教徒虽在1852年春在伊朗一些地方发动过起义,但因失去群众的广泛支持,很快地便被地方当局镇压下去了。

起义期间,被囚禁的巴布同他的信徒们保持着联系。他在狱中号召弟子们为建立“正义的王国”而斗争。伊朗各省甚至土耳其和印度的信徒都远道到囚禁巴布的契利克要塞参拜。统治集团慌了手脚,首相密尔扎·塔吉汗上书国王,要求立即把巴布处死。他对国王说:只要巴布活一天,他的信徒的起义就一天不会停息。更糟糕的是,它还能变成全国范围的人民革命,导致王朝的覆灭。伊朗国王接受了首相的建议。1850年7月9日,巴布从契利克要塞押解到大不里士的广场上被当众枪决。巴布被害时年仅31岁。

巴布教徒起义是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基本群众是广大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参加。由于他们身受封建势力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巴布宣扬的平等正义的天国理想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尽管巴布教徒起义不可避免地带着浓厚的宗教神秘色采,但是广大劳动群众在斗争中实际上发展了巴布的原始教义,把它变成了反抗封建统治者而在客观上也是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战斗纲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巴布教徒起义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严密的组织,而只能以失败告终,但它打击了伊朗封建势力的统治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巴布不仅用波斯文,而且用阿拉伯文写下许多着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默示录》。巴布教徒认为这些着作都得自神授,因而把它们奉为巴布教的经典。

巴布死后,曾被信徒们尊奉为“最高的神灵”、“神圣的完人”以至“全能的真理”等。通用的称号仍是巴布。他的遗体曾被巴布教徒秘密埋葬在伊朗达50年之久,到1909年才迁葬到巴勒斯坦的卡梅尔山附近的阿克湾岸边(今以色列境内)。

巴布最着名的弟子是侯赛因·阿里(1817—1892),称号是巴哈乌拉(意为“真主的荣耀”)。1863年,巴哈乌拉宣布自己是真主的使者。巴哈乌拉完全放弃了巴布的平等理想、斗争精神,号召巴布教徒放下武器,服从统治者和教士。这样,巴布教(又称巴哈教)就从反抗封建压迫的武器变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PID>=1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