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完颜珣
至宁元年 (1213) 八月,金朝的中都 (今北京) 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在位五年的金帝永济 (卫绍王) 被他所信用的右副元帅胡沙虎劫持出宫后弑杀。胡沙虎自称监国都元帅,派人到彰德府 (今河南安阳) 迎昇王完颜珣到京即皇帝位,是为宣宗。
一、宣宗南迁,中都陷落
宣宗完颜珣,原名乌达布,是金世宗的孙子,生于世宗大定三年(1163)。他出生的那一天,风雨大作,雷电轰鸣,他的母亲昭华刘氏受惊吓而死,世宗将他养在宫中。少年的乌达布生得十分英俊,祖父母对这个自幼失去母爱的孙子倍加疼爱,小乌达布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喜欢学习,说古论今、谈吐潇洒,能写一手好诗文,且待人宽和慈善。乌达布15岁时,被封为温国公。23岁时,世宗又赐名珣。26岁进封为丰王,后来又进封为翼王、刑王、昇王等,所到之处,都深得人心。以致当时民间流传许多关于丰王的祥瑞之说。一说大安年间有一个奇人出现在大兴(今北京)城里,对人们说:“丰王宜王燕。”说完,飘然而去。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丰王应该入主中都。另一说是: 有一天,一位老道手持一方玉玺,来到丰王府第附近的街市上,说: “将这玉玺献给新的君王”,说着将玉玺放在市上,当人们寻找这位老道的时候,他早已不知所往。还有一说是: 卫绍王至宁元年(1213)秋,昇王在彰德的故园里,竹子竟开了白花,就象鹭鸶籐一般。这些传说当然是牵强附会,不可信的。但是,这也说明当时的昇王珣是深得人心的。
至宁元年 (1213) 八月,胡沙虎发动宫廷政变,劫杀永济帝,本想僭位,当他为此事访问丞相徒单镒时,徒单镒说: “翼王 (即珣)是素宗的哥哥,众望所属,应当立他为帝,否则,局面不好收拾。”胡沙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得同意。于是派徒单铭等人到彰德府,迎乌达布进中都。九月,乌达布即皇位于大安殿,改年号为 “贞祐”。
宣宗以胡沙虎援立有功,把他拜为太师、尚书令兼都元帅,并封为泽王。不久,又将驸马雄名的府第赐给胡沙虎,后来,又授以中都路和鲁忽士世袭猛安,成为朝中最显赫的人物。朝中有识之士对他弑君作乱,滥杀数千无辜之人的残暴做法早已愤愤不平,这天在仁政殿上宣宗赐坐,胡沙虎毫不谦让,满朝文武对他在朝堂上飞扬跋扈非常反感。近侍局提点庆善努、副使惟弼等人暗中请求除掉胡沙虎,宣宗不许。
十月,蒙古兵来犯。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迎战于城北,吃了两次败仗。胡沙虎警告他说: “你已连败两阵,今天出兵若再不能取胜,当以军法从事。”高琪出战,结果又失败了。高琪害怕胡沙虎杀他,便率领所部回军包围了胡宅。胡沙虎见发生变乱,赶忙搭弓射箭,射死军士多人,但终究敌挡不住大军的围攻,急忙翻后墙逃跑,不料衣服被墙上的什么东西挂了一下,掉在地上,摔伤了腿脚。几十个军士追上来,将他杀死在地上。高琪持胡沙虎的首级向宣宗请罪,宣宗赦其无罪,仍授左副元帅,后来又进为平章政事。除掉胡沙虎后,政治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在对蒙古问题上朝中主战、主和两派的争论又尖锐起来。
宣宗即位时,蒙古军队早已开始大举南侵。贞祐元年 (1213),蒙古兵已攻下涿州(今河北涿县)、观州 (今河北景县东北),又掠河间府 (今河北河间)、沧州 (今河北沧州市东南) 等地。第二年春,成吉思汗亲自统率各路军马南下,驻跸中都北郊,派出几路军马侵入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益都府(今山东青州)、怀州 (今河南沁阳)等地,大肆掳掠。成吉思汗一面进兵,一面多次派遣使者到金朝招降,他让使者对宣宗说:“现在两河郡县皆为我有,你们所守的唯有一个燕京而已。既然上天有意削弱你朝,如今,我又将你们迫于险境,你说上天要让我干什么呢?今天我要东还、你是不是应该犒赏我的军队,以消除他们对你们的怒气呢?”宣宗急忙召集百官商议求和之事。当时,术虎高琪主战,他说: “鞑靼人马疲病,应该乘机与他们决战。”都元帅兼平章政事承辉主和,他说:“我军身在都城,家属各居诸路,人心未可知。一且战败,必然人心离散,不可收拾。即使战胜了,将士们也会思念妻子儿女而去。社稷安危,在此一举,不如遣使议和,待他们退兵以后,再另作打算。”承辉所言正中宣宗下怀,宣宗接着便派承辉为使到蒙古军中求和。这时,成吉思汗并没想立即消灭金朝,他所的目的只是为了掳掠奴隶、牲畜和财物,见金朝遣使求和,他便提出了许多苛刻的条件。宣宗一心只想尽快息战,便一一答应了他的要求。宣宗将卫绍王永济的女儿歧国公主献给成吉思汗,后来被称为“公主皇后”。他还向成吉思汗献纳童男童女各五百,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还有大批金银珠宝。蒙古则退军北还。双方和议成功。
成吉思汗携带着这丰富的战利品,各路蒙古大军也从山东、河北等地掳掠了少壮男女数十万及大量财物,得胜而回。完颜承辉奉宣宗之命伴送成吉思汗出居庸关。
居庸关上、壮士李雄聚集抗蒙民兵数万,准备在此截击蒙军,承辉持宣宗圣旨,严加制止,说: “南北讲和,不许擅出兵”。李雄无奈,只好罢兵,眼看着成吉思汗率领大军,携带着掳掠来的大批财物和数十万中原男女,浩浩荡荡回北国去了。宣宗以屈辱的求和换得了中都暂时的安宁。
蒙古退兵以后,金朝怎么办?是抓紧时机继续组织抵抗,还是弃中都逃跑?朝廷内部展开了一场激烈地争论。隆德殿上,唇枪舌剑,两派意见各不相让。
元帅左都监完颜弼主张放弃中都,迁都南京 (汴京,今河南开封)。他说: “汴京南有淮水,北有黄河,为南北两道天然屏障,西有潼关之险可以防守。”并说,“如不及早迁都,万一蒙古军队卷土重来,我们就将被困。”参知政事耿端义也力主迁都南京。一时间弃京逃跑的呼声相当高。宣宗也有意南迁。监察御史纳塔谋嘉反对迁都。他说:“河南地狭土薄、去不得。若宋夏交侵,河北之地就要丧失。应当择诸王分别镇守辽东、河南等地,中都万万不能离开”。宣宗说: “眼下燕京缺粮,不能供应,朝廷百官及诸位军将暂且离开此地,到南京住上一、二年,粮食丰足了,我们再回来。”霍王丛彝反诘道:“燕京缺粮,我可以亲自督运。祖宗山陵,宗庙社稷、百司庶府都在燕京,怎么能放弃不要而逃跑呢?”左丞相徒单镒也据理力谏,说,“车驾一动,北路就要失守,圣上万万不可南迁。现在既然已经讲和,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时机,聚兵积粟,做好充分准备,固守京师,这才是上策。”正在宣宗犹豫不决的时候,南京留守布薛端、统军使常寿、按察使王质等人连上三表,请求迁都南京。宣宗遂决意南迁。百官士庶皆力言不可,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联名上书力争,极论利害,宣宗一概不听。
贞祐二年 (1214) 五月十一日,宣宗下令南迁。他任用尚书右丞相完颜承辉,左副元帅抹然尽忠等与太子守忠一起留守中都。五月十七日,以骆驼三千匹,满载宫室的珠宝,车三万辆,载运文书先行。十八日,天下着雨,宣宗的车驾发于中都。大队的扈从亲兵簇拥着宣宗的銮驾,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踏上了泥泞的南逃之路。七月到达南京。
宣宗南逃的怯懦行为,极大地动摇了人心。朝中投降派将领和在金朝受到压迫的契丹、乣、汉军吏,地主土豪纷纷叛金降蒙。原驻涿州、良乡 (今北京房山良乡镇) 一带的以契丹军为主的乣军首先发难。他们杀掉压迫他们的金朝的主帅,起兵伐中都,在芦沟桥与金军展开激战,大败金兵,缴获了大批衣甲、武器、马匹等,然后投降蒙古。
成吉思汗从降蒙的金朝将士那里听说宣宗南逃的消息,更看清了金朝的腐败无能,立即派蒙古将领拔都与金朝降将契丹人石抹明安和汉人王楫率军南下。一路上,金军望风迎降,贞祐三年初,蒙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
宣宗听说蒙古兵又来围攻中都,恐中都难保,准备立即召太子守忠到南京。监察御史完颜素兰坚决反对,他说:“当年安史作乱,唐明皇逃往四川,将太子留守灵武,就是为了维系天下人心。今日太子留守中都,声势俱重,如果守住关隘,都城可保。否则,将会人心离散,不堪收拾。”术虎高琪怂恿宣宗,说: “皇上圣主住在这里,太子就应该随行。况且中都不一定保得住,太子在那里不是太危险了吗?”宣宗赶忙下令召太子到汴京。
太子离中都,更加表明了金宣宗无心坚守中都。中都留守的将士人心浮动。当蒙古军逼近中都的时候,右副元帅蒲察乞金投降蒙古。中都的形势更加危急了。留守中都的完颜承辉用白矾写秘信向宣宗告急,说道:“乞金已经投降,中都城里没有了固守的意志和力量。虽然臣等以死相守,恐怕也不可能持久了。如果中都一失,辽东、河北之地便都不为我有了。倘若能调大军来援,或许还能有救。”宣宗看了密奏,知道形势严重,立即派元帅左监军永锡、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率数万大军驰援中都。在涿州旋风寨,永锡军被蒙古军阻击,大败。庆寿军也溃散了。御史中丞李英率军护送粮草救援中都。他收编了河间、清、沧等处的地方 “义军”数万人,每人带粮三斗,李英也亲自背上粮食,三月,行至霸州 (今河北霸县) 遇上蒙古军队,义军成分杂乱,无纪律、被打得惨败,李英壮烈战死,所带粮草也都被蒙古军夺去。援救中都的计划破产了。这时在汴京总揽军政大权的术虎高琪因与承辉不和,拒不再发援兵,中都危在旦夕。
中都城里,留守的左副元帅、平章政事抹然尽忠早已无心战守,与其心腹完颜师姑密谋南逃。承辉得知这一情况后,召见师姑,说道:“我与平章共守中都,推心置腹地信任他,委以兵权,他也曾保证与我同守共死。怎么现在忽然要离去?”师姑说: “皇上和太子都已走掉了,我们还在这里干什么!”承辉听了,怒火中烧,吼道:“你们都走了,国家社稷怎么办?”说着,他手起刀落,将师姑砍成两截。
承辉深知,中都人心焕散,又无援兵,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守住了。他写下遗表一份,表中纵论国家大计,并指出: “高琪赋性阴险,包藏祸心,窃弄威柄,终害国家。”承辉将这遗表交给尚书省令史师安石,要他尽快奏报皇上,然后与师安石诀别,服毒自杀殉国。
当天夜里,抹然尽忠弃中都逃回汴京。宣宗不问其罪,仍任他为平章政事。
第二天,石抹明安率蒙古大军开进中都。时为贞祐三年 (1215) 五月。宣宗将这相沿六十多年的都城连同城中的祖宗社稷以及整个河北之地一起拱手让给了蒙古人。金朝灭亡的命运已定。
二、南开宋衅,四面楚歌
自南迁以来,沉重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向宣宗头上袭来。国事不宁,家事也不安。贞祐三年春正月,也就是蒙古军围攻中都最紧张的时刻,刚刚从中都归来不久的皇太子守忠突然病倒了。虽经太医精心疗治,终于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太子之死使宣宗非常伤心。他不由得想起了守忠的母亲,自从王氏姊妹入宫以后,便失去了宠幸。她毅然削发为尼,至今也不知下落。每当想到这件事,宣宗总觉得有些内疚。如今太子又不幸早逝,宣宗禁不住老泪纵横。侍从急忙劝阻,说:“今天是壬辰日,皇上辰日不宜痛哭。”宣宗泣道:“父子之情至亲,怎么能拘泥于这等禁忌呢?”说着,他哭得更加伤心起来。他为太子加谥号曰“庄献太子”,并将守忠刚刚一岁的幼子完颜铿立为皇太孙,这才勉慰宣宗之心。可是不久,皇太孙又夭折了,真如冰上加霜,叫宣宗痛心疾首。
军事上情况日益恶化,一件件紧急奏章带着一连串的坏消息从四面八方飞到宣宗的龙案之上。
在三木合,石抹明安攻取中都的同时,木华黎率军向辽西、辽东进犯,沿途连下十五城,来到北京 (今辽宁昭乌达盟宁城西大名城) 城下。城中契丹军出城迎降,杀掉金朝留守奥屯襄,推寅答虎为帅。贞祐三年 (1215) 二月,寅答虎投降木华黎,金朝失去了辽西重镇北京。
锦州是辽西另一军事重镇。贞祐二年 (1214) 张鲸聚众十余万,杀掉金朝的节度使自立。木华黎克北京后,张鲸叛金降蒙。
辽东的契丹乣军在耶律留哥率领下,于贞祐元年 (1213) 独立。宣宗曾派青狗前往辽东劝降,不成。青狗投附留哥。宣宗又派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率军讨伐,被留哥打败。贞祐三年 (1215) 留哥投靠成吉思汗。万奴也叛金自立,不久投降蒙古。
中都失陷后,河北一带的土豪纷纷结社自保。他们摆脱金主控制而独立,一旦蒙古军到,便望风迎降。南迁后的一年内,辽西、辽东、河北之地已大都不为金朝所有了。成吉思汗的九斿大旗,已掠尽黄河以北的辽阔天地,进而向山东、河南地带飘荡。
山东、河南地区也早已动荡不安了。
中原地区的人民早就不满于金朝的落后统治。如今累年用兵,更使金朝的经济残破。虽然宣宗也曾颁布“劝农诏”,鼓励官民不误农时,努力垦耕。但是战火不绝,农夫安能专心生产?宣宗也注意了爱惜民力。当年他在南迁的路上,就曾传谕,禁止扈从践踏田苗。到南京后,术虎高琪曾主张修筑南京里城,宣宗也阻止了。他说:“民力已经很困乏,此役一兴百姓更承受不了。那样做,虽然城池坚固了,可我又怎么能得到安宁呢?”这些都说明宣宗还是有图治的善良之心的,但是他秉性怯懦,更无回天之力,一点忧民之心无法弥补残酷的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加上蝗灾、旱灾连年不断,天灾人祸、搞得民不聊生。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宣宗不得不下令括粟,强收百姓的粮食充作军粮,又下令允许有钱的人出粮出钱买官,这就使金朝的政治更加腐败了。
随着蒙古军队大举南下,饱尝了兵连祸结之苦的山东、河北地区的人民纷纷起义,反抗腐朽懦弱的金王朝。起义者身穿红袄作为标志,人称“红袄军”。首先发难的是山东益都 (今山东青州市) 的杨安儿。他率众在益都起义反金,与前来镇压的仆散安贞率领的金兵转战数年,战败牺牲。他的妹妹号称四娘子的杨妙真率余部与潍州 (今山东潍坊市) 的李全会合。他们在东到莱阳、莱州,西到邹平,南到临朐、莒州 (今山东莒县),北到寿光等地的山东半岛上转战。后来,李全率部投宋,成为南宋抗金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泰安的刘二祖、霍仪; 兖州的郝定,河北真定 (今正定) 的周元儿等都领导了当地的红袄军起义。另外还有河南南阳五朵山农民的起义;石州(今山西离石)冯天羽的起义等等。这些群众起义遍布山东、河北、波及河南、山西,到处打击着金朝的黑暗统治。虽然有的很快就被镇压了,有的被招降了,但是起义此伏彼起,终究无法彻底扑灭。
前庭御贼,后院起火,宣宗感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本来南迁的目的是想暂时避开蒙古的锋芒,利用河北之地作为缓冲,以便争取时间另图发展。没想到事与愿违,如今反弄得丧师失地,连自己这偏安的朝迁也将难保。看来丢弃中都实在是失策。宣宗想,若能得一猛士,恢复中都,那可能将是金朝中兴之望。
恰好这时河北抗蒙的义军首领苗道润收复五十多座城池。宣宗好象看到了一点希望,立即加给他中都留守兼经略使的职衔,命他去收复中都。但是由于军中不和,此后战况没有什么进展。兴定二年 (1218) 苗道润被经略副使贾瑀暗杀,恢复中都的计划随之破产了。
这年,木华黎仿照宋、金的制度,在燕云之地建立行省,然后挥师南下,攻取太原、平阳 (今山西临汾市),河南已失去屏障,完全暴露在蒙军面前。
面对蒙古军的严重威胁,当时总揽朝政的尚书右丞相术虎高琪和左丞相高汝砺向宣宗建议发动对南宋的战争,扩大金朝的疆土,以摆脱危机。宣宗派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签枢密院事完颜赛不领兵侵宋。这件事引起朝廷内外激烈的争论。右司谏许古劝宣宗罢兵议和,说:“专用威武想使宋人屈服是不切实际的,应当赶快与宋人议和。这样一来,蒙古人知道宋金和议或许还会收敛一些。”高汝励反驳说: “议和不当先发于我而示弱。”参政张行信说: “遣使议和没有什么失体。国家多难,戍兵渐久,仍不休战,人民将负担不起。”宣宗本来对出兵侵宋就有此犹豫,听了这番议论,觉得有理,便命许古起草议和文书。但,高琪等宰臣竟以有 “哀祈之意”,“自示微弱” 为借口搁置不发。
平章政事胥鼎主张联宋抗蒙,反对出兵侵宋。他上书宣宗,提出 “六不可”,力陈侵宋的弊端。这“六不可”是: “往年泰和时曾经出兵南伐,那时太平日久,百姓富庶,兵强马壮,可以说是万全之举。然而,最后还是讲和休兵。如今北兵大举,多年来天下骚乱,我们军马气势仅及过去的十分之一,器械也多损弊。民间差役繁重,人民疲惫不堪。此时举兵,必然远近动摇,其结果将是未伤敌而先自害,这是一不可; 如果王师南征的事被西夏、蒙古人得知,定当乘机并至,我们就要三面受敌,首尾莫救,这是二不可;宋朝十年来练兵修垒,车驾(指宣宗)迁汴后,他们必定早加防范,如果进兵我军无所得,毫无益处,这是三不可; 现在我军大抵是乌合之众,没有训练,骤然出兵作战,深入敌境,进不得食,退无所掠,必然会逃跑啸聚,这是四不可; 随军运送粮草,也不是民力所能办得到的,如果宋人招诱,我们将会内有叛民,外有劲敌,这是五不可; 现在正是春耕季节,如果进兵不得还,必误农时,这就不只是战场上的利害,而是关系国家之大计,这是六不可。”术虎高琪无言可对,却强硬地说: “大军已发,无复可议。”
宣宗听信了高琪等人的谗言,拒绝了胥鼎等有识之志的建策,派出三路金兵侵入宋境。宋宁宗闻听金兵来犯立即下诏,许多路将领便宜抗敌。宋将赵方、李珏在襄阳顽强抵抗。孟学汉在枣阳击败金兵。进攻四川的金兵完颜赟部曾一度战胜宋军,打了几次胜仗,但不久也被宋军攻杀。赛不率领的一部攻随州、枣阳与孟学汉军激战三月不能下,战败而走。侵宋战争中金军到处遇到顽强的抵抗,宋军咬住金军不放,金军进退两难。
金兵侵宋,进一步激起了在金朝统治下的中原人民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抗金情绪,抗金义军迭起,四处打击着金朝统治,红袄军等起义队伍也纷纷投宋抗金,与宋朝军队遥相呼应。金朝更加陷入了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危局之中。蒙、宋、夏三面交侵,金朝的疆土日渐收缩。
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局势,宣宗急忙召集百官商议对策。翰林学士承旨徒单镐说:“制兵有三策,一是战,二是和,三是守。现在我们要战,兵力不足,要和,敌军不准,那就只有守了。河北州郡残破,不能都守,可许自推首领,保聚险阻。”刑部侍郎奥屯胡撒合也说: “河北诸部推举有才干为众所信服的人,率民教化作战,渐图发展。”宣徽使移刺光祖说:“应召募当地土人(地主)有威望者,给以一方之权。能收复一道,就做本道总管; 能守州郡,就可做本地的长官。”御史中丞完颜伯嘉更进一步说: “宋人以虚名招降李全,遂有山东实地,只要能统众守土,虽封三公又有何惜?”宣宗有些担心,说“他日事情平息了,公府不是太多了吗?”伯嘉说:“如能事定,以三公就节镇(节度使),有何不可?”宣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招纳各地地主武装拥兵自保,并为山东、河北、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主武装首领加官晋爵,先后分封了九个王公。他们是: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刺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胡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莒公燕宁。宣宗加封九公的同时,都兼任宣抚使,赐号“宣力忠臣”,总帅本路兵马,并有权署置官吏,征收赋税,可便宜行事。这些人实际上成为割据一方的公侯。他们大都是汉族地主。宣宗试图利用他们守土抗敌,他们也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久这些人也死的死,降的降。在这九公中实力最强的武仙在一次与蒙军的战斗中被打败,叛金降蒙。燕宁在东平与蒙古军力战而死。王福后来投降了宋将张林。靖安民在一次内乱中被其部下杀掉。封建九公、利用汉族地主抗敌的措施也没能挽救金朝的败运。
多事的金朝,来自外部的侵扰已经是难以招架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倾轧又接连不断,象蛀虫一样损害着金朝的肌体。宣宗政治上无能,姑息养奸,使女真贵族中的矛盾尖锐,不断激化。
当年,术虎高琪杀胡沙虎后专擅国权,朝廷大臣们对此非常不满。后来,他力主南开宋衅,反陷金国于腹背受敌的困境,朝野怨声载道,高琪更加孤立。监察御史完颜素兰乘机向宣宗密奏:“高琪本无勋绩。也无威望,他杀胡沙虎只是因为怕死。他一旦得志,嫉贤妒能,树立奸党,窃弄权柄,自作威福。以臣之见,此贼变乱纲纪,戕害忠良,实怀祸乱天下之心。前朝胡沙虎跋扈无上,天下人皆知而不敢进言,东海侯 (即卫绍王永济)终于受了他的害。现在高琪之奸远过于胡沙虎,内外臣民无不扼腕切齿,想要杀他。陛下何不及早图之?”宣宗闻听此言,心中早有同感,但他一来畏高琪势重,二来也不好无故下手,便说: “你所说的确是一件大事,你敢提出来,很好。不过这事还要慎重,待机行事”。这时,宣宗的二儿子,平章政事、英王守纯也在密谋除掉高琪,但见高琪党羽势大,未敢轻易发动。兴定三年 (1219) 十一月,高琪指使他的家奴赛石杀高琪妻,然后又归罪于赛不,杀人灭口。此事被宣宗得知,宣宗认为时机已到,便利用这件事将高琪逮捕入狱,不久处死。
左副元帅,枢密副使仆散安贞,父祖三世为金国的大将。他在抗蒙,镇压杨安儿起义及对南宋的作战中都很卖力。兴定五年 (1221) 四月,在侵掠宋朝蕲、黄等州的战斗中,他将俘获的宋朝宗室和臣民七十余口押回汴京,献于朝廷。这件事引起宣宗和一些朝臣的疑心。尚书省以此为借口奏仆散安贞谋反。宣宗让守纯复按,示意守纯要铸成罪状。不久,宣宗下诏指责安贞 “独于宋朝宗室,曲活全门,这是向宋人显示他的悖叛之心,以求日后纳用之。”仆散安贞就以此罪名被处死,两个儿子也一同被杀。女真贵族的相互倾轧,自相残杀,从内部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使本来处于风雨飘摇中的金王朝更加不堪一击。
宣宗在他最后的两年里,起用了完颜合达、完颜仲元、赤盏合喜等抗蒙有功的将领,在天平 (今山东东平)、延安 (今陕西延安)、凤翔 (今陕西凤翔) 的战斗中,挫败木华黎军,并收复了山西部分州县,西北地区的抗蒙战争曾一度出现转机。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金朝的被动局面。强悍的蒙古大军稍加休整,更以加倍的疯狂卷土重来;不屈的南宋军民仍在顽强抵抗着金军的南侵,并不断地向金朝境内推进; 西夏人也常常举兵来犯,金朝仍处于蒙宋夏三面包围之中。金朝统治下的各地群众起义仍不断发生,抗金义军四处活动。此时的金朝,真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内外交困了。
元光二年(1223)十二月,宣宗在宁德殿内病死,享年61岁,临终遗诏,立太子完颜守绪继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