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李遵顼

神宗李遵顼 
遵顼是皇室齐王彦宗之子。史书上说遵顼 “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好像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在桓宗纯祐时,遵顼曾以 “廷试进士,唱名第一”,是个状元。后来嗣齐王爵,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可见很得桓宗的赏识和重用。这样的出身和经历,使他成为西夏皇族中具有威望的人物。遵顼继位时,已经四十九岁。
遵顼继位后,并不扭转襄宗安全的错误方针,反而越走越远,干脆实行附蒙侵金,企图乘蒙古攻金的机会,掳掠财物,扩大领土,于是,西夏对金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
遵顼继位时,不再向金朝求册封,即派兵万骑围攻金东胜城,金派大兵来援,才得解围。
同年冬,遵顼乘蒙古兵围攻金中都之机,派兵侵入金泾州、邠州,又进围平凉府。
光定二年 (1212) 三月,金朝处于两面受敌的危急之中,主动派使臣册封遵顼为夏国王,想以此缓解与夏国的紧张关系,遵顼并不立即酬答,一直拖到年底,才遣使臣谢封,但并不罢兵,仍然继续攻金。
光定三年 (1213) 六月,夏兵攻破金保安州,围庆阳府。八月,破金邠州。十二月破巩州。光定四年 (1214) 八月,攻庆、原、延安诸州。光定五年 (1215) 十月,攻破金临洮府。光定六年(1216)秋,成吉思汗出兵侵金。遵顼出兵配合蒙古作战,攻延安、代州,进而破潼关。十一月,遵顼又派兵四万余,乘胜围攻金定西城,此次因遇金兵奋力抵抗而退兵。十二月,金兵反攻西夏,分兵攻打盐、宥、夏、威、灵等州,金朝欲以此重创夏兵,教训遵顼,但遵顼已派重兵分道防御,金兵不能前进。
看一看这张战争的日程表,就可以知道遵顼即位后五年之中,连年动用军队侵金。他想仿效崇宗乾顺时利用金国兴起,进攻辽朝的机会,扩大疆域的办法,依附蒙古、侵金扩土。殊不知时代不同,形势也不同。蒙古不仅要灭金,也要灭夏,还要灭宋。遵顼的附蒙侵金政策,实际上在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1217),蒙古攻金,遵顼因已经降蒙,只好应蒙古的征调,派兵三万助攻,结果在宁州被金兵打得大败而回。蒙古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这时,西夏因连年用兵,军费耗费巨大,兵民厌战,朝议沸腾。遵顼鉴于宁州新败,不敢随蒙西征,拒绝出兵。蒙古见西夏不肯出兵,就发兵渡河进攻西夏,迅速围困夏都中兴府。遵顼见蒙古突然来攻,惊恐万状,逃奔西凉府,只留太子德任守城。直到蒙古兵退,遵顼才返回国都。
经过这场惊吓,遵顼深感蒙古的威胁,想改变方针,于是,遵顼时而联金抗蒙,时而联宋抗金,以求得自保。然而越搞越乱。
光定八年 (1218) 二月,遵顼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秘书监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作出抗蒙的姿态。三月,遵顼写信给金朝的保安、绥德、葭州,商请恢复边地互市,与金朝讲和。金宣帝恼恨遵顼反复无常,没有允许。遵顼见联金不成,转而联宋。
光定九年 (1219),金宣宗由于在北面受到蒙古和西夏的时时打击,为了摆脱困境,发兵渡淮,分道南侵宋朝。遵顼乘机派遣枢密都招讨使寗子宁去四川与宋将联络,企图联宋侵金,与南宋两面夹击金兵。宋利州路安抚使丁焴回信答复西夏,同意联兵抗金。但宋军没如约出师。 次年初, 寗子宁再写信向四川质问负约原因, 至五月间, 宋四川安抚使安丙正式复信,定议宋、夏同时出兵,夹击金兵。
光定十年 (1220) 八月,遵顼发兵万人如约出师,攻破金会州城,金守将乌古论世显投降。金朝非常恐慌,金宣宗即向夏国请和,遵顼正在胜利的兴奋之中,自然不许讲和。九月,寗子宁与嵬名公辅领兵20万攻打金朝军事重镇巩州。宋安丙派张威、王仕信等分道进兵,攻下定边城,与夏兵会师于巩州城下。金行元帅府事赤盏合喜组织兵民,奋力拒守。夏兵久攻不下,死伤者数以万计,只好退军。在撤退途中,又遇金兵伏击,伤亡甚众。十月,宋安丙再约夏兵攻秦州,遵顼惧于巩州之败,不肯再出兵了。
遵顼联宋侵金并没得到多少好处,蒙古却在他背后插刀了。光定十一年 (1221) 三月,蒙古木华黎部由东胜州渡过黄河经西夏攻金,再向夏国征兵。同时,蒙古兵已攻破西夏河西诸堡,夏守将无力抵抗,纷纷投降。在蒙古大军压境面前,遵顼吓得急忙派监府塔海设宴招待蒙军,并派塔哥甘普领兵五万归木华黎指挥,随蒙军向金葭州、绥德州进军。遵顼重新回到附蒙侵金的老路上来了。十月,木华黎率蒙古、西夏军队破金朝葭州,并围绥德、延安、安塞等城砦。十二月,遵顼得悉金主令临洮府总管女奚烈古里间等招抚十万大军,准备进攻西夏兴、灵二州,便先发制人,发兵数十万,分三路攻金,对金边境大肆掳掠和破坏。
光定十二年(1222)六月,木华黎和右都监石天应率兵攻金陕西诸州,向夏国借道,遵顼马上应允,并于十二月出兵配合,但夏兵行至质孤堡被金兵打败。光定十三年(1223) 春,蒙古木华黎进军凤翔 (今陕西凤翔县),遵顼发兵十万随蒙古军攻城,被金兵挫败,夏兵见势不妙,不告蒙古,自行逃归。
刚恢自用而又昏聩无能的遵顼,在蒙古大军的威胁下,坚持附蒙侵金的错误政策,造成西夏经济凋敝,财用匮乏,兵员消耗严重,国力损失巨大。光定十三年 (1223),兴、灵诸州发生春旱,颗粒无收,出现 “饥民相食”的惨状。西夏居民处在战火蹂躏和自然灾害的双重袭击下,痛苦不堪,怨声四起。西夏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日益激化。早在光定六年 (1217) 就发生葩城、苽藜等氏族首领汪三郎、青觉儿、阿令结等人,因不满遵顼对金作战的政策,率部投金。朝廷中以太子德任为首,竭力反对遵顼的错误政策。光定十三年(1223),遵顼令太子德任领兵进攻金朝,德任拒不受命,并且对父亲进谏道:“现在金朝的兵力还很强大,进攻金朝很不合适,不如与金修好,结为盟友,共抗蒙古。”遵顼不听,反而训斥说:“你懂得什么?金朝失去了兰州竟无力收复,它强盛在哪里?”德任再三劝阻无效,主动请求放弃太子位,出家为僧。遵顼见儿子都反对自己,恼羞成怒,下令将德任软禁在灵州。
同年十月,跟随蒙古出征的夏兵反而在积石州遭到蒙古兵的围困。对此,朝中议论纷纷。遵顼不仅不引以为戒,反而征集全国十二监军司的兵马,孤注一掷,进攻金朝巩州。御史中丞梁德懿挺身而出,上疏谏阻说:“国家已经连续用兵十余年,现在国内田地荒芜,民生涂炭,连妇女小孩都知道国势濒危。而朝廷大臣却连日清歌夜宴,不虑国家的危亡。太子以父子之情,敬献忠言,反而遭到废弃和软禁。国主这样做合适吗?望国主抚恤百姓,修睦邻帮,召太子还宫复位,使臣民悦服,危者得安。”遵顼对梁德懿的慷慨陈词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将他痛骂一顿。梁德懿在悲愤之余,只好辞官退隐。
蒙古统帅木华黎在山西闻喜病死,由其子孛鲁继续领兵,向金进攻。蒙古为了惩罚夏兵在凤翔之战中不辞而别,竟派兵包围积石州,并四出抄掠,将夏兵围困达半个月之久才退兵。遵顼为保全自己,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蒙古已经对他失去兴趣,多次遣使责令他退位。十二月,在蒙古的威逼下,遵顼在朝中上下一片反对声中,不得不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 (献宗),做了西夏历史上唯一的 “上皇”。
乾定四年 (1226),遵顼死去,终年64岁,在位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