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乡公曹髦
一个人的命运有时会因为某个人的一句话而改变,曹魏的第三代皇帝曹髦即是因为郭太后的一句话而当上了皇帝。
曹魏嘉平六年(254)九月,司马师废掉曹芳,决定让彭城王曹据继位。郭太后听后,心中很不高兴,对司马师说道: “彭城王是我的叔叔,如果立他为帝,我怎么办呢?我看文帝的孙子高贵乡公曹髦,温文俭让,可以立他为君。”司马师听后,觉得太后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改立曹髦为帝,派人到元城 (今河北大名东) 接曹髦进都。
曹髦(241——260),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当时年仅十四岁。当他被接到达洛阳时,见文武百官在西掖门外拜迎,曹髦急忙下车回拜。太尉王肃见状说道:“主上不当答礼。”曹髦听后,正色说道:“我也是臣下,今天奉太后之召入都,不知是什么事情,见了文武百官,我怎能不答拜呢?”话刚说完,又见几个官员走上前来,要扶曹髦乘辇进宫,曹髦赶忙拒绝说:“我怎敢乘辇入宫呢?”于是步行走到太极殿东堂,拜见郭太后。郭太后说道:“我见你从小就有帝王之相,今天果然应验了,你要勤俭节用,布德施仁,才能做好一国之主啊!”这时的曹髦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是曹魏的宗室,对朝廷里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尤其注意曹氏和司马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对曹氏势力的日益下降和司马氏的专权他是明白的。他想,现在朝廷的大权被司马氏掌握,既然司马师能废曹芳立我为新君,那么也同样可以废我而立他人,当一个只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君王是多么可怜啊! 想到这里,他便向太后极力推辞,却未得允许。于是,受玺易衣,即位登基,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这位少年皇帝初次亮相,给人的印象还不错。罢朝之后,司马师私下问钟会:“你看皇上是什么样的国君?”钟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文才比得上曹植,武略和曹操相似。”司马师嘴上虽不得不说: “如果真象你说的那样,就是社稷之福了。”心中大概就有了一点戒备之意,他当然不希望有一个能干的皇帝。
曹髦即位后,崇尚节俭,减乘舆服御,减后宫费用,派侍中到各地观察民风民俗,处理冤案,考察地方官的执政情况,看来似乎很想有点作为。这时,地方上的一些亲曹势力由于不满司马氏的专权,相继起兵,开始了一场反对司马氏的武装斗争。
正元二年(255)正月,扬州都督、镇东将军毌(毌音贯guan)丘俭听到司马师废曹芳、 立曹髦为君的消息, 对司马师的任意废立和专擅朝政极为痛恨。 这时, 长子毌丘甸对父亲说:“司马师废主专权,国家颠覆,你怎么可以安然自守呢?”毌丘俭深受触动,于是便请杨州刺史文钦到府商量对策。文钦是曹爽的门客,对司马懿杀曹爽怀恨在心,扬言要杀司马师兄弟,给曹爽报仇。两人见面后,一拍即合。经过筹措,聚集淮南的大小官兵将士于寿春,发檄文于各州郡,宣誓起兵讨伐司马师。
东南起兵的消息传到洛阳。这时,司马师刚刚割掉眼睛上的瘤子,疼得厉害。但是,让别人前往他又不放心,他担心东征一旦失败,将会前功尽弃。于是,留下弟弟司马昭镇守洛阳,总摄朝政。他自己则带病率大军亲自出征。他率军到淮南后,很快打败了母丘俭和文钦的军队,杀死母丘俭,文钦逃往东吴。
司马师得胜之后,回到许昌,眼睛疼痛不止,精神恍惚。想着自己不久将要离开人世,便将司马昭从洛阳召到许昌,嘱咐他说:“我现在身挑千斤之担,虽想卸下但不可能,你应当谨慎、戒备! 大事一定不要轻易托给别人,否则是自取灭族之祸!”话刚说完,眼睛迸血而死。此后,司马昭开始掌握曹魏大权。
曹髦得知司马师已亡的消息,立即派人持诏到许昌,诏中写道: 东南未定,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为外应。司马昭见诏,心中犹疑不决。中书侍郎钟会对他说: “现在人心还不安定,不可在此屯军,万一朝廷有什么变故,后悔莫及!”司马昭觉得此话很有道理,于是从许昌起兵,驻扎到洛水南面。
曹髦得知司马昭屯兵洛水后,惊慌失措,便问太尉王肃该如何办,王肃回答说:“司马昭是因没有得到封赏才这样的,陛下可以给他封赏,以使他安心。”曹髦听后,便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从此,朝内外的大小事情都由司马昭处理。
司马昭掌握曹魏的大权后,便有了代魏的野心,于是注意观察各处的动态。他发现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乃是异己势力,便派心腹贾充前去观察。魏甘露二年 (257),贾充以“慰劳”为名,来到淮南,入见诸葛诞。贾充试探说: “京师的许多贤人都主张皇帝禅位给司马氏,你认为怎样?”诸葛诞大怒,表示坚决反对。贾充回去后,把情况告诉了司马昭。司马昭认为诸葛诞在扬州很得人心,早晚要起来反对自己,不如把他调回京城,激他早反,免得出现后患。于是,升任诸葛诞为司空,召他回京城。诸葛诞果然疑心害怕,杀掉扬州刺史乐綝,起兵反对司马昭。
消息传到洛阳,司马昭急欲率兵讨伐。这时贾充对他说道:“你是继承了父兄的基业,还未建立功德。今天,如果把天子留在洛阳而你到淮南讨伐,一旦朝廷有变,后悔莫及。不如奏请太后和天子一起出征,这样可以万无一失。”司马昭觉得这个办法最为可取,便上奏太后一起出征,太后只好服从。第二天,司马昭又请曹髦一起出征。曹髦说: “既然大将军都督天下军马,何必要我一起出征呢?”司马昭回答说: “过去武祖纵横四海,文帝、明帝凡遇大敌,都要亲自出征,陛下应该追随先君,扫清叛逆,这种时刻怎么能畏惧呢?”曹髦慑于司马昭的威严,只得服从。于是,司马昭挟太后、天子,亲率二十六万大军南征。司马昭费了很大气力,才把诸葛诞围困在寿春,第二年攻破寿春,杀死诸葛诞。
东南亲曹势力的两次起兵,就这样被司马氏镇压下去。从此,司马昭把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里。皇帝曹髦只有虚名而无实权,对司马昭的专权愤恨在心。
曹髦看着曹氏势力的日益衰落,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朝中,他经常与大臣讨论帝王的优劣,尤其称赞那些中兴的名君。一天,他在太极东堂召见大臣讨论典礼制度,他问大臣说:“夏少康和汉高祖谁优谁劣?”侍中荀顗回答说:“汉高祖开创基业,当然优于少康。”曹髦并不以为然,他说: “未必是创业者皆优,继承者皆劣。特别是能使国家中兴的君王,更是值得称赞,他们的功劳可以与开国之君并举。”这时的曹髦虽有志于做中兴之君,可是,在司马氏集团掌握曹魏大权的情况下,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郁郁之中,自作 《潜龙诗》一首,诗曰:
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
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
他把自己的处境比作在井中受着幽困的龙,暗指司马氏集团的专横。
不想,这首诗招来了灾祸。司马昭看后大为光火,对其左右说:“他要效仿曹芳啊!”又指令贾充做好事变的准备。
甘露五年(260)四月的一天,司马昭佩剑上殿,曹髦不满地瞪眼看他,司马昭愤愤地说道: “看我干什么?”曹髦低头不语。这时,群臣大声呼叫起来: “大将军功德卓着,应为晋公。”曹髦仍低头不答。司马昭厉声说道:“我父兄三人立有大功,封我为晋公,还不容许吗?”曹髦颤抖着答道: “谁敢不从?”司马昭接着又说: “《潜龙》诗里,把我们当作鳅鳝,是什么意思?”曹髦听后,汗流如雨,司马昭冷笑着退下殿去。
曹髦回宫后,想到司马昭的所作所为,真是欺君太甚,他决定不再坐受凌辱。第二天,他召侍中王沈 (音沉)、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入后宫,对他们说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的耻辱,所以请你们与我一起讨伐他。”王经劝说道:“这样不行。司马氏掌握曹魏政权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们势力很大,有多少人因反对他而死。现在陛下的禁兵力量弱小,不可采取行动啊!”曹髦不听劝阻,从怀中取出诏书扔到地上说道: “我已决定行动了,死而无恨!” 王沈、王业见势不妙,急忙向司马昭报告去了。
一会儿,曹髦便亲自率领宿卫和宫中奴仆,从宫中冲了出来。王经哭着伏在辇前劝谏,但曹髦不听。这时,只见贾充披戴盔甲,率领三千铁甲禁兵,鼓噪而入。曹髦大声喝斥道: “我是天子,你们闯入宫廷,想杀君王吗?”禁兵面面相觑,都不敢动。贾充见状,对他身边的成济喊道:“司马公养活你,就是为了今天。如果今天的事失败了,定要诛灭你们全家!”成济操戈在手,回头问贾充: “是杀还是绑?”贾充说道: “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成济冲向前去,操戈朝曹髦猛刺两下,曹髦当即死于辇旁。年20岁。这位试图做中兴之君的年轻皇帝,终于抗衡不过强大的司马氏势力,没能挽救曹氏势力衰落的局面。
曹髦死后,司马昭为安抚人心,杀死成济、成倅兄弟,并诛灭三族。又让太后下令历数曹髦罪状,贬为庶人,葬于瀍涧之滨 (洛阳西北30里)。
曹髦共在位6年。谥号高贵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