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佃

于书佃

字泉南,号牧叟、田耘、东海散人。时人称泉南先生。于令淓之子。著名书法家。书佃受家学熏陶,耳濡目染,自幼喜爱书法,学习举子业,其父方石性至孝。祖母病故,父庐墓三年,书佃身为长子,随父侍候左右,三年未远离,庐墓间筑坟而外,其父教诲不辍,口讲指画,从经史子集到制艺八股以及书法艺术,无不谆谆教诲。

于书佃书大明湖碑

于氏家族习书者众多。书佃生长在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加上天赋聪敏,博览群书,对书法艺术的聪敏灵性,中年时,书法名闻二东(鲁东、胶东)。嘉庆三年(1798),参加山东乡试,考取举人,任济南府训导。书佃生性耿直,刚正不阿,落落寡合。初抵济南时,学宫茅塞,鬻[1]试卷者寄居庑[2]中,买卖食物者充牣墀下[3],书佃一并尽皆斥出。率济南绅士,鼎新圣庙,严扃深邃,使泉城文风士气焕然改观。修建济南大明湖,书写“大明湖”碑,留下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额和“大明湖碑记” 。其书遵父训,由颜入手,学秦篆汉隶北碑,六朝唐宋无不探求。包世臣评其书法续入能品下,父子二人俱列清朝二百年间书法百人之内。

于氏父子以书法世其家,方石老人雄奇恣肆,泉南先生则细秀稳善,各有千秋。泉南先生任济南府学训导时,抚军某悦其书,笺札皆请书佃代为书写,一而再,再而三,初不为意,而后书佃颇以为烦,抚军也察知其意颇迨,便以甜言蜜语奉承之,书佃以其耿直之性情,加上刚正不阿之气质,益发怒于言表。每次书写行文都有一些刺耳的话传到抚军耳内。抚军反而遣其舆抬,竟想抬书佃到抚军衙门为之书信札,书佃怒从心起,愤怒曰: “余岂若辈家奴耶! ” (见潍县张昭潜《胶东嗜旧录》)。由此可见其刚正不阿的气概。其书亦如其人,铁筋细骨,全无媚态,刚毅中见其逸致。因其人品自重自爱,时人越爱其人其书,誉满海内。时历下有孝廉[4]张某,素无行,身居孝廉却不孝不廉,其父曾以忤逆告于官府,孝廉为此事被社会上下背后议论攻讦所窘,甚为狼狈。其家巨富,欲想振其门楣,想借泉南先生的书法以扬名,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价。一日,暗地遣人谓泉南先生说: 孝廉张某,仰慕公清德久矣,公傥为书一轴,纸尾署其姓字,呼某兄,其当以五百金为酬。” 泉南听后勃然大怒,唾其面轰出门去。(见张昭潜 《胶东嗜旧录》 ) 书佃潜攻北碑,对六朝书法,研入细微,对书艺而外,经史子集无不精。对诗亦多有探讨,其读书札记有云: “六朝唯鲍明远最为遒古,然唯知者知之。”又云: “齐元辉独步一代,元长辅之,自兹以外,未见其人。” 由此可见其论诗之一斑。嘉庆六年(1801)父方石卒于家,泉南闻讣即卸任归葬,居家读礼未再出仕,自知与世不合,莫如过世外桃源生活。泉南先生之弟于书杰亦工书,书法绝类方石老人,而行草奇幻别具一格,隐居不仕,结茅庐于昆嵛山中,因其字桐菴,其居处建村名梧桐庵,方石老人为其书“半山书屋”匾额,至今尚存。书杰性豪饮,酒酣则驰马峻坡,放怀溟渤、芝罘间,时而仰天大笑,时而仰视飞雕盘辟上下,因而又扪胸大笑以自豪。归后即作擘窠大书,其书往往有大鹏垂云,金翅劈海之气概。不幸中年因豪饮堕马而死。泉南侄湘兰,字香海,号春畹,书法得于氏神髓,道光壬午举人,历任新泰、平原训导、台湾知县。于氏书法累世不绝。传六世为大水泊于植元,著名学者,工书法,与九任日本首相有文字交,誉为“中日民间文化大使”。

于书佃手迹

【注释】

[1] 鬻 (yù): 卖。

[2] 庑(wú): 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房子。

[3] 充牣(rèn) 牝墀 (chí) 下: 谓充满学宫台阶下。牣,满; 墀台阶。

[4] 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初令郡、国举孝、廉各1人。《汉书·武帝纪》有注云: “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洁有廉隅者。”后孝廉合为一称。清代特设孝廉方正科,雍正元年(1723),诏直省每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赐六品备用。以后每遇皇帝即位即荐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