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俨

刘俨

刘俨,字宣化,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嗜书好学,尤擅古文; 为人耿直,疾恶如仇,面斥人过,非正人君子不与交往。他以才学和品行闻名海内。

像其他文人学士一样,刘俨也热衷于科举,但他的科考极不顺利。在成祖朱棣坐天下时,刘俨考中江西乡试,且为第一名——解元,来年的会试却落选了。此后,屡考不第。不过,他不气馁,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角逐。功夫不负有心人,正统七年(1442)二月,他终于考中会试。三月初一殿试,他一举夺魁,成为明朝开国以来第22位状元。

此科进士共159名,后来出了不少名人。

中状元后,刘俨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累迁至太常寺的副长官——少卿,兼任侍读,侍奉皇上讲读经史。

出任太常少卿兼侍读不久,他便卷入了一桩科场案中。

这是景泰七年(1456)的事。

这年八月,刘俨主持顺天乡试,内阁大臣陈循、王文的儿子都参加此科乡试,陈循、王文嘱托刘俨多加关照。刘俨根据考试成绩公正地录取,结果,陈循之子陈英、王文之子王伦落选了。陈循、王文大怒,遂一同构陷刘俨。王文上疏说: “洪武年间殿试不公,考官都被逮捕下狱。今年。臣子王伦参加顺天乡试,他把答卷讲给臣听,臣估计应名列前茅,谁知,竟然榜上无名。然而,许多才学低劣的考生却入选了。臣乞请按照国初的事例,复查奏闻。”陈循也奏言: “洪武朝时,刘三吾等主持考试,题有忌讳不祥的文字,且取士不公,御史劾奏,请求治罪,遂诏令复考; 永乐年间,邹缉等会试贡士,试题有《孟子节文》、《尚书·洪范九畴》,极为偏僻,御史奏劾,诏令复试。今年顺天乡试,多有凶恶犯讳的字: 《易经》试题犯了章皇帝(即宣宗朱瞻基——引者)御讳,策论2道试题出得都很偏,考生诵习它经的都不解。还听说考官刘俨主考昏愦,致使许多人冤枉,臣子陈英也在其列。乞请敕令多派官复查,以定取舍。”当朝天子代宗朱祁钰对陈循、王文两位内阁大臣颇为依重,见二人如是说,遂诏令复查。

当时,内阁中还有位叫高谷的大臣,为人正直。他正在家中休假,听说陈循、王文为了儿子而奏劾刘俨,遂强打精神起身上朝。朝参结束,高谷奏请面见皇上言事,代宗诏准。高谷力言刘俨取士公正,陈循、王文不应庇护儿子。代宗对陈循、王文二人循私舞弊也略有所闻,但又不好不给他们面子,遂命高谷负责复查。结果,没有发现刘俨有舞弊行为。最后,代宗以赐陈英、王伦为举人,黜罢了一个叫林挺的人而结束这场科场案。

翌年正月十六日,退居南宫的太上、皇英宗朱祁镇,乘代宗病危之际发动政变,重登帝位,年号“天顺”。

英宗诏令刘俨署理翰林院事务,颇为看重他,准备重用。

不料,刘俨罹病,不久就卧床不起,撒手人寰。

英宗闻讯, 大为惋惜,诏令追赠礼部侍郎,谥号“文介”。

刘俨为人刚正不阿,在士大夫中间很有名声。他还是个大孝子,事亲至孝,居丧毁脊。同族数十人,他一视同仁,谁人有难,总是慷慨相助。乡人向他借钱,他接过借条就撕掉,不要他们偿还。他的仕途虽然很短,但因秉公办事、不事权贵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