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
自五代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换取辽帮助他建后晋以后,辽向中原进攻的门户大开,此地成了辽重要的经济、军事区。在契丹与宋多次交锋后、宋也没有能力将此地夺回,河北大部分地区尽归契丹所有。为了在汉人居住区站稳脚跟,必须和汉族地主知识分子联合,为了使更多的有才能的汉族地主知识分子服从于辽的统治,辽景宗时实行科举制度,自此,揭开辽代科举入仕的封建历程。许多汉人积极参与,张俭便是其一。
一、科举夺魁
在河北宛平县境内,有一张姓地主,其子张俭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注意衣着穿戴,在县里小有名气。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他参加乡试、府试和省试,一举夺得本科进士第一。当时,能考取进士的很少,在圣宗统和十一年到十八年每年中举者不过2至3人。科举不完善,能考中很不容易。接着,他便被派到重镇云州(今山西大同),去做节度使幕僚,从此开始政治生涯。
二、圣宗云州得“宝”
张俭品性简朴纯厚,为人处事谨慎老练,分析事理明了透彻,甚得云州节度使喜爱,知其非平庸之辈,很想找机会荐举。
辽代有这样的惯例,皇帝出驾所经之处,当地官员必备礼物向皇帝进献。圣宗皇帝是个极有作为的君主。他每年都要以狩猎方式训练军队,视察地方,尤其对与宋接壤的边寨十分关注。这年秋,他来到云州狩猎。云州节度使跪拜上言: “臣下所管理的境内没有什么奇特产品,但臣下有一幕僚名张俭,是一代之宝,愿以此为献。”一听此言,圣宗心头一动,立即召见。原来,在圣宗出发前,曾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中有4个人侍立两侧,他赏赐给他们两口吃的东西,醒来大惑不解。等到云州节度使讲到张俭的名字时,圣宗皇帝恍然而悟: 张俭之俭古字写做“儉”为4个“人”两个“口”。圣宗立即诏见,想见见梦中所得之人。见门外走进一个身材魁伟,浓眉大眼,举止文雅,衣着朴实的男儿,圣宗心中暗喜。赐座之后,向他询问治世之道,30多条问题,张俭对答如流,很有见地。自此,圣宗待如上宾。
三、位居相职
云州的幕僚生活给张俭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为从地方到中枢机构工作打良好的基础。他不负圣望,严己宽人,清正廉洁,踏实肯干,在朝中享有“明干”之称。圣宗开泰年间(1012至1021),逐渐提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参予执掌汉人兵马之政。圣宗太平五年(1026)调任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总管一方军政。因他政绩显著,太平六年(1027)调回朝中,任南院枢密使。辽制,以皇宫为中心,以北为北面官,以南为南面官。北面官专门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设立,官吏一律任用契丹贵族,掌管一切军政大权,是辽朝最高权力机关。在北面官中又有北、南朝官等,其中北、南枢密院是辽最高行政机关,分别执掌契丹的军政和民政。南面官专门为统治汉人及渤海人而设立,其官吏主要由汉人充当。在南面官中设有汉人枢密院,掌管汉人兵马之政。还有三省等机构,多是有名无实的虚官。经过景宗、圣宗的封建化,在北面官中亦重用汉人。如汉人韩德让曾任南枢密院和北枢密院使。张俭被圣宗从云州带回上京临潢府后,多受重用,引起汉官中某些人不满。其中参知政事吴叔达事事与张俭作对,他自认才能不比张俭低,张俭又是从幕僚起家,很看不起。当张俭官运亨通,深为圣宗倚重之时,他很嫉妒,经常找张俭的麻烦。圣宗得知后,大怒,将吴叔达调离中央,派到边远的康州(今甘肃东南)做刺史去了。康州是宋、西夏与辽接壤地带,偏僻荒凉,无疑是一种流放。这下更巩固了张俭的地位,提升为左丞相,封韩王,荣幸莫比,即使契丹贵族也敬畏三分。
圣宗太平十一年病危,诏张俭等人辅立太子。同年,圣宗驾崩,太子宗真立,是为兴宗。
四、尽职尽责 规谏君王
兴宗耶律宗真政治上无建树,没有革除圣宗后期弊政。他嗜酒成性,好赌好佛,同时擅长书画。圣宗死后,他赐张俭为“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他为太师、中书令,加尚父,改封陈王,名义上提高了官位,实际是让他退居二线,尊以名誉官。兴宗敬重张俭。张俭位居相位之时,权势显赫,但没有谋私利。兴宗上台后,对张俭的5个兄弟特赐进士出身,张俭说什么也不同意,硬是劝阻了兴宗。
重熙五年(1037),兴宗来到礼部贡院,亲自考试中举的进士。这是辽代皇帝首次殿试,凡是考中者,兴宗便让张俭签发其名。特准张俭进见时不必通报姓名,还赐诗文赞美他的才德。
辽自兴宗以后,人人追逐生活享受,大讲排场。张俭却只穿绸帛,不讲究吃喝,俸禄剩余周济亲戚旧友。这一年正值寒冬,他到便殿奏事,皇上见其衣袍破旧,私下让近侍在他的袍子上烧了个小洞做记号,此后多次见他不换此袍。兴宗感到不解,便问他为什么只穿这一件衣袍,张俭回答道: “臣穿此袍已30年。”兴宗见他太清贫了,很是怜惜,便特准他到内府随便去拿所需用品,张俭只拿了3匹布,皇上更加怜惜他,益加看重他。
有一次,司法部门抓获8个盗贼,全部杀害。后来捉到真正的盗贼,被枉杀的家人前来诉冤。张俭很是痛心,多次上疏乞请重新审理此案。兴宗勃然大怒: “你是想让朕偿命吗!”张俭耐心地劝谏说: “臣下不敢。臣只是见8家老幼无处告状申冤,想圣上圣明,稍加抚恤,使他们收敛了尸首,就足以安慰活着的和已死的人了。”兴宗想张俭说得不无道理,勉强听从,但心里很不是滋味。
五、晚年尽忠
张俭居相位20多年,为朝政多有裨益,因年事已高,多次要求回乡安度晚年,兴宗答应了他的请求。他回乡后,仍旧十分关心朝政。
辽宋澶渊之盟后,双方互派使节,礼尚往来,维持了近30年和平局面。但是,辽对宋一直存心不良,宋对辽也怀有戒心。自兴宗重熙九年(1041)起,宋与西夏连年作战,且连吃败仗,对辽的防守空虚,兴宗便想乘机敲诈,召集大臣商议。北院枢密使楚王萧孝穆认为辽的大将都过世了,不能轻易举兵南下; 南院枢密使齐王萧惠认为宋师西征,伤财劳民,我若大军南下,必能取胜。兴宗同意萧惠之说,萧孝穆的分析也有道理,犹豫不决时,想起老谋深算的张俭。下朝后,便起身前往张俭家问计。张俭做了最好的饭菜给皇上吃,兴宗却要家常便饭,张俭只得用葵羹、干饭款待,他吃得很香。席间,他把话题扯到伐宋上,让张俭出计。张俭赞同萧孝穆的意见,又出了一计,要兴宗派使者赴宋恫吓,宋不得不乖乖地答应辽的要求。几经周折,宋果然每年增纳绢10万匹,银10万两。
重熙二十二年(1053),张俭病逝,享年9l岁,敕葬宛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