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道
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指行走之路;后来泛指人们遵行的宗旨、主张、方法及数术;纳入哲学领域,意指运行的轨道、事物的法则、万物的由来,宇宙的本根等。最早把“道”做为最高哲学范畴,视之为世界本原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把“道”做为天地万物的始基,认为它独立存在,产生天地万物,取其万物所由来之意,称之为道。《老子》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战国末期的韩非改造了老子的道,认为它是天地万物的普遍法则。韩非在《解老》篇中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儒家创始人孔子则用“道”来指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念、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他在《论语·卫灵公》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为主张不同的人,不互相商议。《周易·系辞上》把无形的东西、抽象的东西称之为“道”,与有形的、具体的东西——“器”对应起来,说“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这个无形的、抽象的道是普遍存在的阴阳对立、交替的规则,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历代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道”的解说也不尽相同或完全相反,但都对先秦各家的主张有所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