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医药文化·膏剂

中华传统文化·医药文化·膏剂

中医传统的药剂型式之一。指根据处方要求,在药物中加入规定的辅料或基质,通过一定制作程序,把药物制作成半流体、半固体、固体三种不同的型式。有内服膏滋,外用油膏及膏药等。中医认为,内服“膏滋”有祛邪扶正,调理滋补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对久病体虚者,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外用“油膏”有消炎解毒,祛腐生肌的功能,可治疗外科疮疡痈疽及水火烫伤等;外用“膏药”有活血消肿,散结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骨伤科的跌打损伤及外科症块瘀肿,也可用于内科疾病。中医古方中较著名的膏剂有八珍益母膏、狗皮膏等。中医对制作膏剂的程序及火候有着丰富的经验,“凡熬贴痈疽风湿诸病膏者,先以药浸油中三日乃煎之,煎至药枯,以绢滤净,……三上三下,煎至滴水成珠不散,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俱矣谨守火候,勿令太过不及也”。太老则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贴粘后容易移动,俗称“走油子”。中医认为膏剂熬制过程中,下药次序也很重要,掌握不好会影响疗效。因此中医认为制作过程也是药物疗法的一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