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后汉书》研究史略·南朝至隋唐: 以注释为主的初期研究
东汉以来,刘珍、谢承、薛莹、司马彪、华峤、谢沈、张莹、袁山松、袁宏、张璠等10余家先后修撰后汉史。范晔书虽后成,但因其叙事详略得体,体例多有创新,加上文笔优美,故后来居上。隋唐之前,社会上已有多种范氏《后汉书》抄本流传,另有二种《后汉书赞论》单行,《昭明文选》还收入《后汉书》中的史论五篇,可见《后汉书》的影响之大。到唐朝,《后汉书》正式取代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被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从此确立了 《后汉书》的学术地位。
研究工作伴随着 《后汉书》的广泛传播逐步展开。南朝萧梁时期,萧子显、王韶采掇范晔等众家后汉史书,考正异同,分别撰成《后汉书》和 《后汉林》。吴均、韦阐、刘昭等人致力注释范书,并各有著作传世。刘昭的贡献一是以注释补充史实。《梁书·文学列传》:“昭又集《后汉》同异以注范书,世称博悉。”二是补志。刘昭因范书缺志而范晔曾称赞过司马彪的八志,遂取之以补范史,并为之作注。虽然司马彪的八志内容有缺漏,也未必尽合范晔本意,但刘昭毕竟有补缺之功。其后刘芳有《后汉书音》、臧竞有《范书音训》、萧该有《范书音》,皆以音注为主,且篇幅有限。唐初,章怀太子李贤招集学者张大安、刘讷言等共注《后汉书》纪、传九十卷。李贤等人作注侧重于训诂,因而对范书中的文字音义、名物制度注释较详。另对史实有所补充,对原书错误也加订正。
对范晔及其《后汉书》的评论,《宋书》和《南史》的作者都认定范晔谋反,但也承认他博学多才,“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刘昭《后汉书注补志序》称赞: “范晔《后汉》,良诚跨众氏。”刘知几的《史通》认为:“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补注篇》)。因此,“世言汉中兴史者,唯范、袁二家而已”(《古今正史篇》)。“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槃瓠,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无是可也!”(《书事篇》)对《后汉书》的论赞和《皇后纪》、《列女传》,刘知几也提出了批评。他的意见虽然未必都对,但他观察问题的角度以及所提出的议题对后人还是很有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