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易说述略·“卦综”说

易学·易说述略·“卦综” 说

进入元代,多数人在宋《易》的基础上,或发挥“图”、“书”,或谈“性”、“理”。其中不乏有见地者。王申子撰《大易辑说》,辑录有关易道之众多疑问而说明之。认为“图”“书”即五位九宫之数,伏羲所画之卦是 “溯天之文 (自天视地与自地视天者为逆向。)故全出自然。“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之”即以自然之理、自然之象为准则而反映自然。而非即“观象于天、观法于地”等等。雷思齐著《易图通变》,也多有妙识。

入明,胡广“奉敕”撰《周易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本。朱彝尊《经义考》认为该书是将前人著述杂为抄录而去其姓名。如董楷的《周易传义附录》,董真卿的《周易会通》,胡炳文的《周易本义通释》等。而这些《易》本,也都是对程朱二本的疏解。对程、朱以前的注疏又置而不顾。有独到见解,比较著名的有来知德的《周易集注》。是书取《系辞》“错综其数”以论易象。谓:“错者交错对待之名。阳左而阴右也。综者,高低识综之名。阳上而阴下,阴上而阳下也。”作《伏羲六十四卦圆图》。阴阳对错,六爻相反。如乾与坤对错,夬与剥对错,顺此而行至复、始而终。上下相综而成两卦,如蒙䷃,正视为蒙,倒视则为屯。以此相综;至未济、既济而成。这就是他的“卦错”、“卦综”说。以此观阴阳之变化,验理欲之消长。其论象,有卦情之象,卦画之象,大象之象,中爻之象,错卦之象,综卦之象、爻变之象,占中之象等。其注易皆先释象义、字义、错综之义。然后解某卦、某爻之正意。自成一家之言。书从《黑白图》开始即就太极图竖穿一中线,旁附说明:“流行者气,主宰者理,对待者数”。自称是学易三十年来心得。此图及说明与刘徽“观阴阳之割裂,总求数之根源”的观点相发明。端木国瑚《周易旨》曾论定“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是”(古写为昰)指冬至,夏至日圭所定之子午线。此说与来氏之图亦可互相发明。来氏易说影响颇大。陈梦雷、焦循对其错卦、综卦之说则持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