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文化·滇云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多元经济与多元文化
云南的经济发展,由于受自然地理因素及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无论在经济类型、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的组织形式上都呈现出多元发展、差异极大的特点。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滇云文化自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就经济类型来说,云南既有坝区“耕田邑聚”类的定居农业,又有山区“随水草游牧”的畜牧业。坝区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大,人们聚邑而居,交往比较方便,所以坝区以农业文化为主,注重人际交往,看重土地的利用;湖滨河畔的民族,以水为生,文化上对水崇拜,性格上温顺谦和;山区的各民族由于生活在自然条件较恶劣的高寒山区,主要靠畜牧和狩猎生活,因此云南山地民族的文化中更多地表现出对火的崇拜,对大山的景仰,具有刚强剽悍的气概。
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看,云南各民族差异极大,发展极不平衡。建国初,云南既有工商业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方式,又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部落联盟式的生产管理方式;既有现代大规模的工矿业生产,又有原始的狩猎采集经济;既有精耕细作的坝区农业,又有山区民族的刀耕火种。云南各地的文化随着经济发展的差异和经济变革而发生差异和变迁。
大凡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工商都会城市,各种先进的文化技术容易传播,人们易于吸收外来文化,因此像昆明、大理、保山、个旧等工商业较发达地区,不仅文化发展较快,先进的资本主义科学文化技术为人们接受和利用,而且融入了多种文化成分。当地原来的民族文化、封建时期发展起来的儒学文化与近现代的科学文化交融在一起,是云南城市都会文化的特点。
在广大的农村和平坝地区,主要实行的是封建的土地经营方式,进行封建农业生产。这些地区开发较早,千百年来长期中原封建文化的影响,又是汉族移民较集中的地区,所以汉文化的特征十分突出,当地文化融入儒学文化之中,这是云南农业文化的特点。那些生活在坝区和半山区的民族,由于长期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或接近汉族地区的水平,封建经济发育良好,这一类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不仅自己民族的文化得到较完整的保存,而且也吸取了许多汉文化的成分。
云南是多山的省分,山地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山区民族众多,分布广泛,较为分散,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山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山川阻隔,交通极为不便,给外来文化的渗入和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加上生产力低下,一些民族长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用原始的方式从事生产,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物物交换,封闭落后是云南山区经济的特点。这些山区民族的文化,很少或基本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文化发展水平十分低下,大部分民族还没有产生自己的文字,它们的文化中保持了较纯正的民族文化风格和原始性。山川险恶,交通不便,使云南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难于与外界沟通,民族文化基本上在其生活的小范围内,依据自己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独立地发展起来,而且各民族互不统属,因此云南不仅地理条件上“十里不同天”,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异巨大,而且在民族风俗文化上也“十里不同俗”,广大山区的民族文化具有分散、多样、原始、纯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