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浚县天宁寺

佛教建筑·浚县天宁寺

天宁寺坐落于浚县东南大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初名为“大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明代始称天宁寺,由坐西向东改为坐北向南,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又改为坐西向东,因此建筑群形成东西、南北十字形两条轴线布局。寺院现存殿宇多为明清建筑,占地面积约8000㎡。

天宁寺前院东为正门。东西轴线上的建筑自东向西依次为山门、禅房、僧舍、藏经阁和大佛楼。山门为清道光二十八年建,坐西向东。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一株古槐翳日蔽天,门前月台有72级石阶直抵山下。藏经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藏经阁前南北两侧禅房、僧舍均面阔三间,单檐硬山顶。大佛楼内有依崖雕凿弥勒坐像一躯,通高22.7m,为年代久远、中原最大的摩崖造像。东西、南北两条轴线在前院交会。院内宽敞清幽,碑碣林立,其中后晋开运二年(945)石经幢、后周显德六年(959)《准敕不停废记》碑等历史价值颇高。在大佛北侧南北向的山崖上有大伾山摩崖题记,此外有历代文人墨客摩崖题记、诗文50多块。

南北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地藏殿、天王殿、罗汉殿、大雄殿、水陆殿、钟楼。地藏殿为两层硬山建筑,砖木结构。天王殿与罗汉殿为单层硬山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三座建筑均为清代所建。大雄殿为单层硬山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崇祯十七年(1644)重修,内绘“二十四诸天神”壁画。过大雄殿向北原有水陆殿,面阔三间,歇山琉璃瓦顶,前有抱厦,明崇祯十七年重修,民国初年毁于战乱,今仅存遗址。

天宁寺建筑群及摩崖大佛东瞰黄河故道,西倚大悬崖,背山面水,形势壮观。山上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通幽,自古即为河朔胜景。

大佛楼内大佛石像(文宣提供)

寺院鸟瞰(文宣提供)

大雄殿(文宣提供)

藏经阁(文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