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济源济渎庙

道教建筑·济源济渎庙

济渎庙位于济源市区西北庙街村,在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地,庙中建筑时代自唐至清,是国内著名的古建筑集中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皇帝多次加封济渎神,唐天宝二年(743)封他为汉济公;宋康定二年(1041)又加封为清源汉济公;元至正年间(1341—1368)又封为清源汉济王。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古人认为,济水与北海相通,北海又很遥远,不能像东海、南海那样直接立庙祭祀海神,因此济渎庙就成了人们遥祭北海海神的地方。

济渎庙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是隋文帝杨坚为祭祀济水而敕建的庙宇。宋、明文献记载:“隋文帝开皇二年始立庙貌”,“庙创于开皇二年”。开皇四年,济渎庙东西两侧附建天庆宫院落。唐贞元十二年(796),庙后增建北海祠,继而又建御香院。宋开宝六年(973),重建和修缮济渎庙。据《重修济渎庙记》载,其时重建济渎寝宫,整体扩建和修葺济渎庙诸建筑,所以现存济渎庙基本保持了唐宋遗制格局。

济渎庙坐北朝南,平面总体呈“甲”字形。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形成前有济渎庙、后为北海祠、左列御香院、西傍天庆宫的总体格局,占地面积86255㎡。正中主轴线上建有清源洞府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临渊门和龙亭等,傍列楼、阁、亭、台和配殿等宋元明清建筑。东西轴线上有御香殿、配殿和玉皇殿、长生阁等。临渊门东还保留有27m长的唐代夯土围墙,是河南区域现存时代最早的地面墙垣。庙院后部围墙作圆弧状,以喻坤柔。庙内还保存有唐至清碑碣石刻40余品、古汉柏两株。

庙东部为御香院,为每年皇家祭祀济渎庙时钦差大臣和各级官员休息、临时居住的场所。庙西部为天庆宫,为创庙之时道士的居住场所,后成为道教重要活动场所,现存建筑有玉皇殿、长生阁等,以玉皇殿最具特色。

济渎庙内存有大量珍贵的石刻作品。《大明诏旨碑》,明洪武三年(1370)刻立,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圣旨碑。《济渎北海庙图志碑》,明天顺四年(1460)刻立,欧廉撰文,樊英作画,描述、刻画了济渎庙的整体情况。此外唐《济渎之记》、宋《重书龙池石块记》和《灵符碑》、金《济源县创建石桥记》、元赵孟所书的《投龙简记》、元许有壬所书的《天下第一洞天》碣石和历代祭文碑刻都是珍贵的遗迹。

济渎庙是现存中国四渎庙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古建筑最多的一组古建筑群。



寝宫翼角(杜启明提供)





宋代寝宫(杜启明提供)





寝宫斗(杜启明提供)





寝宫梁架结构(杜启明提供)





明代清源洞府门(杜启明提供)





清源门(杜启明提供)





玉皇殿(杜启明提供)





元明时期龙亭(杜启明提供)





玉皇殿前古柏(杜启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