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颀《古从军行》壮志凌云诗赏析

古从军行

李 颀①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②。

行人刁斗风沙暗③,公主琵琶幽怨多④。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纭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到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⑤。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桃入汉家⑥。

⊙【注释】

李颀(?—约753),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好道术。诗歌内容广泛,有边塞、音乐、游侠、山林、玄理等。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七言歌行尤见特色。有《李颀诗集》。《全唐诗》存诗三卷。

②饮马:使马喝水。

③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形似锅,白天作炊具,能容一斗。

④公主句:汉武帝时,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莫昆,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

⑤轻车:汉有轻车将军,这里泛指将帅。

⑥葡桃:即葡萄。本西域特产,汉武帝时采葡萄、苜蓿之种归,植于离宫旁。

⊙【诗本事】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多描写军旅生活。此借《从军行》旧题,以古喻今,借汉讽唐,故加一“古”字。本诗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当时玄宗好大喜功,犹爱拓边,加之边将骄奢,故战争接连不断。李颀以此诗写了边塞征戍生活的艰辛,以讽刺统治者轻启战争。

⊙【赏评】

这首诗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艰辛,内容上与以前的题材类似,但是写得细腻悲壮,很好地展现了反战主题。

诗的前四句虚实结合,写士兵们紧张、单调的生活。其中前三句近于实写,很有概括力。烽火是战争的象征,白天举烟,夜晚举火,此处“白日”、“黄昏”应理解为互文,不可解为白天与晚上确实就是这样安排的。实际上作者是说日日夜夜,将士们或登山或傍水,随时准备打仗,随时将纵马奔驰。大漠一带风沙甚多,出行的人在风沙的昏暗中只听到刁斗的打更声。第四句则用典。用公主出塞时尚且赖琵琶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来反映边地生活的艰辛。“野云”以下四句写环境的艰辛。万里戈壁滩上很少人烟,找不到城郭,士兵们只能住在帐篷之类的临时住所中,但是气候极其恶劣,“雨雪纷纷”连夜间飞过此地的大雁的鸣声都显得分外哀伤,本地的居民也常常怨恨泪落。前两句正面描写,后两句侧面反衬,共同展示了边地环境的艰难。最后四句把军人的伤怨之情推到近乎绝望的境地。边地艰苦,又归家无望,玉门关被阻塞,只能随将帅去拼死战斗,最终是战死或病死,埋骨边地,只有葡萄等作为战利品贡奉朝廷。

这首诗层层推进,战士们忍受战争的紧张、边地生活的艰苦,但是却有家难归,埋骨荒外,而赢来的却只是“葡桃入汉家”。统治者轻起边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也就自然受到了严厉针砭。诗中多用叠字,全诗雄奇悲壮。

⊙【诗评选辑】

①明·周珽、周敬《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李颀此作,实多讽刺意。吴山民曰:骨气老劲。中四句乐府高语。结联具几许感叹意。周明翊曰:体格少逊《古意》篇,气亦自老。

②明·邢昉《唐风定》:音调铿锵,风情澹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工,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

③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五: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④清·王文濡《唐诗读评注本》卷二:(首四句)从塞外说起。(次四句)叙其所遇,无非苦境。(末四句)叙其出征不能回者。(总评)此篇三韵两转,中间四句,极状塞外悲凉之境。一句一意,读之如亲历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