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炯《从军行》壮志凌云诗赏析

从军行

杨 炯①

烽火照西京②,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

①杨炯(650—约693),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边塞诗气势很盛。《全唐诗》存诗一卷。

②西京:唐都长安。

③牙璋:皇帝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分别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代指皇宫。

④龙城:又名和龙城、黄龙城、龙都,故址在今辽宁朝阳。这里泛指敌军要塞。

⑤百夫长:低级军官,掌管一百名士兵。

⊙【诗本事】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多描写军旅生活。唐帝王重边功,加之国力强盛,军事发达,广大士子亦热烈向往从军生涯,将之作为报效祖国、获取功名的一种重要手段。《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

⊙【赏评】

这首诗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借一个士子投笔从戎、参加战斗的过程,写出其热爱祖国、力图报效国家、驰骋疆场的决心。

首联写出了边情的紧急,指明了出征的形势及其理由,而一个“自”字写出了书生心中浩然长存、油然而生的爱国激情。颔联指出了书生接受君王诏命,带着兵符,离开京城,到达前线,并把敌人团团包围。颈联写战事的激烈与环境的艰苦:大雪弥漫,军旗上的色彩都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进军的战鼓紧密交织。尾联极力抒写书生报国的豪情。尽管条件艰苦,他仍然认为只要能实现报国之志,即使做一名下级军官,也胜过在平静、安逸的书斋里做一个书生。

整首诗以一场大的战争作为背景,但诗人并未将描写重心放在战争的铺叙上,而是将之放在了描写主人公的报国豪情上。作者以“烽火照西京”写出战争的正义性及紧迫性,以“心中自不平”写书生内心凛然不可犯的报国杀敌之志,以“牙璋辞凤阙”写深受君主依赖,以“铁骑绕龙城”写书生作战的勇猛与智慧,再把战斗的激烈与志向的坚定作对比,使书生的慷慨豪情、报国之志渲染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可贵的是作者并未一味无原则地歌颂战争,前两句的交代已向人们展示了战争的正义及其必要,这就有力地从正面衬托了战士精神的宝贵,从而使全诗有着浓厚的内涵,感人肺腑。

⊙【诗评选辑】

①明·李攀龙、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②明·陆时雍《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余憾。

③清·王夫之《唐诗评选》:裁乐府作律,以自意起止,泯合入化。

④清·屈复《唐诗成法》:一、二总起,三、四句从大处写其宠赫,五六处从小处写其热闹,方逼出“宁为”、“胜作”事。起陡健,结亦宜尔,但结句浅耳。

⑤清·叶蓁《唐诗意》:此诗有《秦风·无衣》意。

⑥清·卢、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初唐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