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外哲理诗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外哲理赏析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谓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首)都是写读书体会的说理诗,很容易写得苦燥乏味,但这两首诗情景交融,写得清新流畅,寓意丰富,趣味盎然。

《观书有感》 (其一)前两句是写景,是描写感性形象。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这两句说,半亩方塘水面平静,就像打开的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映照在镜中,随着波纹不停地晃动。方塘水平如镜,且见投影甚中的天光云影,足见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极其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境界。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抒发诗人的感想。是诗人的理性认识。前一句设问,后一句作答。渠:它,这里指塘中之水。那得:怎么会。如许:像这样。这两句是说,问方塘怎么会这般清澈明亮,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这一问一答中,道出了一种哲理:做学问与池塘、活水的关系一样,要想学问有所长进,取得新成绩,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探索新的问题,充实新的内容,汲取新的营养。把自己知识的海洋,也变成有源头的活水。这是诗人读书做学问的深切感受。今天读起来,也使我们收益匪浅。

推而广之,读书是这样,人的道德修养和艺术修养也是这样。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豁然开朗、出神入化的境界。一塘死水, 日久即污。只有处于不断运动中,汩汩注入活水,才能永远保持清澈新鲜,这就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朱熹以此喻人, 只有不断总结新经验, 了解新情况,捕捉新信息,更新知识结构,经常调整审视自己,思维才能活跃,思想才能避免停滞和僵化,进而步入新天地,跨入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