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闲禅师 李忱·瀑布联句》中外哲理诗赏析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据《庚溪诗话》载,“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禅师)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联句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黄檗禅师所咏前二句,即本诗首二句,暗喻宣宗当时的处境;宣宗所咏后二句,表达了自己不甘寂寞、志向高远的情怀首句写瀑布的形成过程。“千岩万壑”的深山之中,无数涓涓细流,逐渐汇为巨大的山泉,最终从山崖上一泻而下,形成极为壮观的瀑布飞流。但是,人们往往只知赞美瀑布的壮观,却不知眼前的壮观乃是众多细流历经千辛万苦的长途跋涉,并以大无畏的勇气从高崖之上直冲而下才最终得以形成的。“不辞劳”三字正是对这种千辛万苦历程的赞美。次句写瀑布的气象高远。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近看壮观无比;但是,只有远看,才可知道它的壮观来自其源头的高耸入云。唯其如此,它才能形成令世人瞠目的壮观。因为远看之时,观者所处的位置使其能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上统观全局,这样,他才能发现瀑布的高远气度。近观者的近视,使他无法从中窥知瀑布高远的气象。此句暗喻黄檗禅师慧眼识英主的深意。三、四两句一气呵成,句意完全承上而下,续接得天衣无缝。“溪涧”与“大海”对举,一指狭小的生存环境,一指广阔的生活空间。“岂能”与“终归”连用,表现出心慕高远的大志和一往无前的顽强精神。
这首咏物诗,虽为二人联句,但却写得如出一人之手。更为可赞的是,此诗咏物,既写得句句紧扣于物,又不仅仅沾着于物;既出于物之中,又出于物之上。确乎得瀑布之神韵。作为一首哲理诗,它揭示了瀑布那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远大志向和为了实现这一壮志而奋勇向前、冲决一切的顽强精神,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