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原文与翻译、赏析

《蝴蝶》原文与翻译、赏析

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赏析】 胡适在美国学习实验主义哲学的同时,便着手中国歌的改革试验。1917年2月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八首,这是他向世人公开的第一批成果。《蝴蝶》是其中的第一首。八首诗的发表,其用意主要在于证明: 不仅中国的文言散文可以改用白话写,即使代表中国文学成就的诗,同样也可以用白话写。因此《蝴蝶》一诗的地位和意义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与传统诗相比,《蝴蝶》一改旧诗的习惯用语而采用明明白白、朴朴实实的人人能懂的白话,透着一种新鲜、活泼与别致,令人觉得像是从原来沉闷窒息的诗国里忽然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轻爽之感油然而生。《蝴蝶》表明,采用白话写诗,其状物抒情的功能不但不低于“诗之文字”,而且还为诗增添了许多亲切、自然的感情色彩。

从《蝴蝶》可以看出,胡适最初写的白话诗依然沿用了旧诗的五七言体,乍看上去诗的体式无过大的突破。不过与旧诗相比,诗的分行排列,在样式上不但呈现出图案美,在诗意的表达上也更清晰了。五言律诗讲究对仗,《蝴蝶》却全部做成散文句,在押韵上也有新变化。关于这一点,诗人加了一个注,他说:“此诗‘天’‘怜’为韵,‘还’‘单’为韵,故用西诗写法,高低一格以别之。”这四个字在后来的新诗里都属于现代汉语的[an]韵,可是按照旧韵谱的规定,“天”与“怜”都属于“一先”部,“还”与“单”分属于“十五删”与“十四寒”部。胡适不愿继续沿用旧韵谱,但又要押韵,于是对旧的规定做了一点变通,采用“高低一格”的“西诗写法”。虽还未脱尽旧的痕迹,也表示了要“以别之”的新意。

胡适为试验白话诗所尝的甘苦也体现在《蝴蝶》的内容上,他最初是单枪匹马地尝试,不时还遭到一些嘲讽,难免产生孤寂之感。一日他正倚窗远眺,忽然望见远处一对黄蝶翩翩飞舞,以及其中一只“忽飞还”的情景。所以《蝴蝶》是诗人借景抒情之作。自然,诗成之后作为一首新诗,它在社会上的意义又当别论了。

旧诗由于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往往缺乏真情实感,不少作品矫柔造作,虚伪陈腐,成了“假诗世界”。《蝴蝶》却与众不同。它只是客观地描述了一点自然景观,做了一点推测、点染,没有丝毫道德说教,仅这些就够惹人另眼相看了。《蝴蝶》在《新青年》发表时题目是《朋友》,这自然会给人以友情突变的困惑之感。此诗收在《尝试集》后更名为《蝴蝶》,这便具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不同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联想、想象和再创造。例如蝴蝶双飞,在民间常用以比喻爱情,如果照这样去玩味,它将引出另一番更为曲折的意思了。《蝴蝶》如此宽泛的旨趣说明,用白话写诗,其艺术效果不单单在易于明了,而是可以更自如地去表现社会人生中各种新颖的题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