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永夫(节选)·[清]陈思睿》原文与赏析

[清]陈思睿

卢仝家贫无长物,一婢一奴屋数间。

先生家贫异于是,破灶颓堕寒无烟。

途穷厌见俗眼白,饿死不食嗟来食。

张永夫,名锡祚,康熙年间诗人。家极贫,至数日不举火。采杞菊以食。性情耿介,不事交游。有悯其困,欲稍赒济者,辄夷然不屑。卒穷饿以死,年仅五十二。思睿与永夫为同社诗人。此诗写永夫之贫穷与自尊,这里是从原诗中节选出的六句。五句化自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途穷反遭俗眼白。”六句用《礼记·檀弓下》典故:“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炊,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张永夫才高而遭困顿,纯乎赤贫,常遭势利俗人的鄙视。厌见,既言永夫因贫困而受白眼之多,又言他对白眼之厌恶和轻蔑。他固然贫穷,但宁可穷饿而死,也坚决拒绝那些与白眼或怜悯俱来的种种施舍,以保持自己高度的人格尊严。在财物和人格尊严的选择中,我国传统道德观念认为,应该选择后者。即使这样的选择将以自己的生命作出代价时,仁人志士们也毫不犹豫,至死不改节操,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食嗟来之食”,“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士穷乃见节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这类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人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张永夫,就是封建时代这样一个贫穷而有骨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