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唐]陈子昂》原文与赏析

[唐]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这是一首赠别诗,远行者是陈子昂的友人、素有“天下文词之士”(《旧唐书·阎朝隐传》)称号的王无竞。此诗从大处着眼,落笔于情,激励远行者振奋精神,珍惜如梭岁月,似锦年华,并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和豪爽襟怀。

诗开篇不言送别之事,却偏从自己心爱的剑写起:“宝剑千金买”。这里的“宝”、“千”颇值得注意。剑用一“宝”字修饰,旨在强调它是诗人报国立功的武器,“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感遇》诗之三十五)是诗人生命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千”字冠于金,意在表明此剑是上等精品,即使出以重金也难买到。“平生未许人”一句,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透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诗人珍爱宝剑,视如自己的眼睛一般,从未许诺赠给他人。这是为什么呢?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不愿给人?抑或宝剑贵重,价值连城,不想赠人?个中原委这里虽未明言,但只要联系下文就不难理解了。

接着两句点明送别:“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原来,诗人并非不愿赠给他人,只是世道黑暗,矛盾多端,忧虑纷繁,不愿意轻易给人。你看,当知心好友王无竞遭人谗毁排挤被迫远行时,诗人就毫不犹豫地将剑赠给了他。前一句于自慰与劝勉之中,寓亲切而平和的语气,流露出自己对友人的理解及惜别之情;后一句又来一个宽慰之解,写明赠剑友人是为了加深彼此间的笃厚情义,友人不必踟蹰徘徊,更不会孤寂冷寞的。两句之中,语含不忍离别又不为离别哀伤的感情,显示了一种豪迈的气度,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

以下两句:“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诗人从眼前的离别转入到对别后的期望。松树是耐寒的树木,劲节挺拔,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那些花木则不同,它们喜爱温暖的气候,长在良好的土壤中,每天风和日丽的春天便艳色纷呈,浓香竞发,一派妩媚妖娆。这里,“孤松”比喻正直而有才能的志士,“众木”喻指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诗人期望友人能像松树那样,具有孤高绝俗的品性和顽强不息的生命力,而莫学世间小人趋时媚俗,争名夺利,极尽诬陷欺诈,蝇营狗苟之能事。其眼光,多么高瞻远瞩;其胸怀,多么博大宏深,将纯挚的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的最后两句又从别后期望中转入眼前对友人进行劝慰:“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诗人嘱咐他,不要因政治上一时的挫折和失意而委靡不振,消极颓唐。否则,就会使人长出许多新的白发,进而变得更加憔悴、苍老。这,是叮咛,是关切,是深情,是宽慰,很能给人回味与思索。的确,一个人生年有限,所虑无穷,与其抱负日益消磨,意志日益消沉,不如把握眼前,排遣忧怀,及时努力,积极有为,莫让时光空过,年华虚掷。古时是如此,今天难道不也应该这样吗?

这首诗,没有一般送别诗那种因离别而借酒浇愁的缠绵悱恻,更没有对命运无可奈何的消极嗟叹,它充满了阳刚之气,格调激扬奔放,从一个侧面充分地体现了唐人的精神风貌,充溢着使人奋进向上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