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女》诗文原文与赏析

《采莲女》言情赠友诗歌

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

陌上少年休植足,荷香深处不回头。

这首诗就像是诗人有意摄下的一个特写镜头,在采莲女登舟欲去采莲的瞬间,诗人迅速揿动快门,留下这富有浪漫色彩的画面。借采莲写出妙龄少女的初恋情形,不仅表现了采莲女令人倾倒的美丽,还显示出她那因萌生朦胧爱情而变得娇嗔自矜的神态,使采莲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首句写采莲女欲去采莲时情形。采莲是南方妇女最常见又快意的一种劳动,因此,也成为民歌中描写她们爱情生活的最佳题材,六朝民歌中多有这样的诗: “青荷盖绿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乘风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 《子夜四时歌·夏歌》 ) 这首诗也是借采莲描写少女的初恋时情态。“晚凉”二字点明去采莲的时间,白天较热,傍晚天气转凉,正是采莲的好时光。“含笑”二字刻画出采莲女此时的心理状态。虽然此时的采莲女并没有作其他表示,只是脸上微露笑容,但却从这微笑中透出了少女的内心变化,已届青春期的少女,开始了对于爱情的朦胧追求,而又羞于公开表明这种意思。出现于采莲女脸上的笑容,正表明诗人准确地把握了处于初恋时期的少女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自然,采莲女的“含笑”不是没有对象的,那就是停在岸边的“陌上少年”,是向‘陌上少年”传达感情的一种微妙方式。“上兰舟”在时间观念上是全诗的关捩,整个爱情故事都发生在“上兰舟”的一刹那间,是摄取这一特写镜头的最佳时刻。次句不从正面刻画采莲女的美丽,没有比喻她如何脸似莲花,而写莲花的红妆映得水底一片红,又随着水的波动浮上水面,形象地描绘出采莲女的窈窕体态和动人风姿。借以表现采莲女的美丽非凡。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既避免了俗熟的比喻,又显得蕴藉含蓄,富有韵致。

采莲女的美丽是诗人采用陪衬方法表现出来的。在古乐府 《陌上桑》 里,作者曾通过“行者”、“少年”等人看到罗敷时的失常举动成功地描绘了秦罗敷的美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巾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这首诗中,诗人也是通过“陌上少年” “植足”岸边,为爱慕采莲女的姿容而无法拔步的失态行为,从而衬托出采莲女的美丽的。从诗的结句看,“陌上少年”似乎遇到与 《陌上桑》 中“行者”、“少年”相同的命运,诗人告诉陌上少年: 采莲女会很快乘舟驶入荷花深处,也不会回头对你的痴情作出回答的。但实际上是诗人摸透了初恋中的少女心理活动规律,准确地描绘出她们与异性相恋时的另一种感情变化: 处于初恋期的她们,有时总要表现出故意冷落,装出对于对方的痴心热情毫无反应的矜持心理。这种心理活动在小说中往往要通过许多情节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写来完成。在诗中,诗人仅用“不回头”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就高度概括而又准确地表现出来了。不过,“不回头”并不意味着采莲女对“陌上少年”的追求已经完全拒绝,她临上兰舟时的一笑才是对“陌上少年”痴情举动的一个意味深长的真正回答。

从正面形容女性的美丽,常使诗人感到为难,很容易陷入俗套,而通过其他角色从旁衬托,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这首诗避开正面描写,熟练地用陪衬法刻画采莲女的形象,正是其最显著的特色。另外,准确地把握初恋少女的各种不同感情变化,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也是这首诗的另一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