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骞《长白山》清、近代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吴兆骞《长白山》清、近代山水鉴赏

吴兆骞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

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

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这首诗以大笔勾勒出长白山雄伟高峻的气势和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的阔大胸怀和豪放气概。手法粗犷,意境浑远。

首联先总写长白山雄踞塞外、俯视边州的宏伟气势。首句起笔突兀,著一“雄”字,揭出长白山的绝尘独秀,落落不凡,不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也是全诗的重心所在,以下一篇文字,都是从这一“雄”字生发出来。长白山连亘东北三省,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东北平原赖以滋润、繁盛。在诗人看来,长白山足以称得上山中之“雄”。而欲表现其雄,从何写起呢?次句用一“俯”字,将山拟人化,突出了长白山的高峻,这高峻便是长白山称雄东北的主要特征。它拔地而起,巍然挺立,俯视着边塞上的江河原林,充分表现出长白山的巨大形象。

颔联写长白山连绵之远。长白山有五大支脉,其南向的一支延伸至辽东半岛,称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千山海拔七百多米,重峦绝壁,风景秀丽。因其濒临海滨,自然是观赏海上日出的绝好地方。但诗人身在宁安,不可能亲见其景,因此以虚笔悬拟,驰骋想象,展示出长白山南临大海观瞻日出的壮丽画面。下句则以遗貌取神的手法,摒尽其余,只写长白山高耸独峙于荒原之上的雄姿,突出了长白山的神气不凡,脱尽尘俗。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傲世独立,不肯苟从流俗的高风亮节。长白山下荒野千里,青且无际,秋天更是一派“天苍苍,野茫茫”的萧索旷远景象。句末用一“秋”字,抓住了塞外景致的典型特征。

颈联着意刻画长白山之高大。“白雪横千嶂”是实写,用一“横”字描绘出长白山的千嶂万壑都被白雪所覆盖的壮观景象。“青天泻二流”则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长白山高耸云天外的磅礴气势。长白山顶有天池,四周断崖壁立,百泉奔涌,跌水下注,形成六十多米高的瀑布,远望如白练悬天,凌空而下,轰鸣如鼓,是鸭绿、松花、图们三江的源头,所以,这句的夸张,又是在真实基础之上的夸张。句中用一个“泻”字,使奔流而下的江水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之势。

尾联通过假设,复从正面肯定长白山足以与泰山并称为山中之“雄”。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要在五岳之首的泰山上和泰山下进行。翠华指皇帝的仪仗,借以代指皇帝。诗人认为,长白山是如此雄伟不凡,如果封禅制度能恢复的话,皇帝是会登上长白山举行封禅典礼的,这样长白山为山中之“雄”的地位就更无疑义了。此二句虽属假设之词,却至关重要,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皇帝的封禅对于名山的地位有决定作用,不能登封,无论长白山如何高伟险峻,称“雄”终然是虚。有此二句,长白山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山中之“雄”,并且在诗意上回应首句,使全篇神完气足,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