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序|原文|翻译|赏析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 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 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 因此罢了。

1946年12月15日

(《围城》, 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版)

赏析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也是他仅有的长篇,但这不长的长篇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以方鸿渐的生活为线索,准确生动地勾勒了解放前中国旧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字里行间,充满辛辣的讽刺和机智的比喻,笔力直透人物的灵魂,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围城》本是大作,按理应有大序,但这篇序却写得极简单,与小说内容相关的文字不过三四行而已。是作者草率为之吗,这显然不是钱钟书的作风,那就只能理解为,作者认为该在序里说的都说到了,书里有的已无须多说。但就在这三四行里也包含了深刻的思想,表明了他的创作主张和他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作者声称“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所反映的生活却是真实的,因为所写是“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也就是说人物有代表性、典型性。至于是哪一部分社会,哪一类人物,作品中自有答案。人物既是来自现实生活,难免有对号入座者,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难怪作者要把“索隐”“附会”称作他们的权利了。作者以“无毛两足动物”来称呼人,借用的是他人的说法,但也可见他对他所写的多数人物并无多少好感,果然我们在《围城》里看到了圆滑世故,口是心非且不学无术的大学校长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的李梅亭;外憨内诈,伪造学历的韩学愈;卑琐自私、趣味低下的老光棍陆子潇,等等。有的序言,惟恐对作品的介绍不全面,往往连篇累牍,不痛不痒。不只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甚至会让读者感到序言所序作品也不过如此。但这篇序言读来却能勾起读者探幽索微的雅兴,即使读过作品之后再来读它,也还是颇有回味的。

作家既要有不俗的文笔,更要有不俗的见解。钱钟书在见解上尤胜一筹,即使在短短的序言中,也可见一斑。把作品题献给某人本是常见的做法,钱钟书也认为“照例这本书应该献给她”(引者按:她,即杨绛),这也是她应得的,但他却不愿因此而落入俗套。他认为题献之辞,“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看来,钱钟书确实看透了社会上流行的虚词花样,以至作家们看过此文之后,会难再有勇气写题献之辞了。序言以“因此罢了”作结,既表明他决心不落俗套,也让我们感到他所要感谢的对象与他的关系绝非一般,哪还需要这些客套。行为既不落俗套,又极妙地表达了对伴侣杨绛女士的诚挚谢意,比一般的“献给某某”的写法更为别致新颖,使我们不得不赞叹钱钟书为文毕竟高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