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杜甫《望岳》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开元二十四年(736)漫游齐、赵时作,是现存杜诗年代最早的一首,洋溢着青春朝气和旷代才华。

首联自问自答,传遥望之神。诗人乍见泰山,惊喜莫名,于是自思自忖:泰山啊!到底是什么形态,该怎样描状?经过独创性的艺术构思,一个以色写形的警句脱口而出: “齐鲁青未了”——拔地接天,跨齐越鲁,青色无边无际。这不仅写出了泰山越境连绵,苍峰不断的雄伟气势,连诗人惊讶、激动、赞叹之情也表现无遗。刘辰翁《批点千家注杜诗》赞为“雄盖一世”,施补华《岘佣说诗》称其“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都当之无愧。

颔联承“青未了”写近望情景。上句称大自然将一切“神秀”凝聚起来,赋予泰山,赞颂之意,溢于言表。下句写泰山峻极于天,却不用抽象的形容词,而说泰山的阴面阳面分割昏晓。即在同一时间,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构想新颖,下一“割”字,尤奇险惊人。

颈联写岳麓仰望,见泰山生云,自山腰至山顶,层叠弥漫,给人以心胸摇荡的感觉;而张目注视,又见倦鸟归山,投入树林。这两句,较难解释。注家解“曾云”为“云气层出不穷”,解“入”为“收入眼帘”,都与原意不合。从“曾云”、“归鸟”看,此联所写,乃仰望之景,亦日暮之景。由此暗示:诗人朝泰山走来,边走边“望”,走到山麓,时已黄昏,云起鸟归,自己也得投宿。登山览胜,只好留待明天。

尾联虽自《孟子·尽心》 “登泰山而小天下”及扬雄《法言》 “登东岳者,然后知众山之峛崺也”化出,然造语挺拔,既切“望岳”,又有普遍意义,表现了青年杜甫勇攀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全诗构思新警,气骨峥嵘。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 “杜子心胸,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