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丈原·温庭筠》原文与赏析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荫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位于峡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的五丈原,与武侯祠、筹笔驿等一样都是与三国时蜀相诸葛亮有密切关系的地方。公元234年春,诸葛亮率军伐魏,驻兵于五丈原,和魏军对峙百余日,八月在军中病逝。作者经过此处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诗的前半首用极精炼的语言,把诸葛亮从挥师北进到殒于军中的过程浓缩在二十八个字中。首句先声夺人,描写壮观的出师场面。战骑奔腾,旌旗高举,浩浩荡荡,一路烟尘,军队行动之急速、攻势之凌厉写得极为生动逼真。第二句“汉宫”点明出师的是蜀汉大军,“柳荫”和“春”点明出师的时间。这句诗多双关语。“高压”既形容柳荫浓密,也衬托军队的气势。“汉宫春”还象征着蜀汉此时正处于兴盛时期,从而为第四句埋下伏笔。第三句写屯兵。“天清”指明时间已从春跨到秋。“杀气”使人感受到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这句诗显示出战争的持久和艰苦。开篇至此,蜀汉的国威军威已渲染得神完气足,不料第四句却跌出妖星坠地的情节,标志诸葛亮的亡故。从“汉宫春”到妖星坠地,暗喻蜀汉国运随贤相的离世而急剧地由盛而衰。前半首诗不着一字议论,但作者对诸葛亮治国统军才能的赞颂,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以及对蜀国衰亡的叹惋却都已蕴含于字里行间。

后半首转入议论,表达出作者对蜀国衰亡原因的探究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第五句“下国”指地处西南的蜀国,和第二句的“汉宫”对比,显然寓有盛衰之感。第五句与李商隐《筹笔驿》“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之句同一机杼。诸葛亮以卧龙之才辅佐刘禅,却终不能令其清醒感悟。君主昏昧无能,贤相徒施其才,多么沉痛的感慨! “中原得鹿不由人”更是内含深刻哲理的名言。天下归谁,这是不以某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纵是卧龙之才,也不得不承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主客观各方面的条件。第七、八两句进一步补足“空寤主”和“不由人”,实际上后主昏昧和功业不成都在诸葛亮死后才真正表现出来。“象床宝帐”是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的神物,借指诸葛亮像。贤相已死,一具泥像自然是默然无言,从此谯周这样的庸才宠居君侧,取代“老臣”之位。终于,蜀国在谯周的主张下降魏。末两句藏而不露,意味深长。

前半首重在叙事,语促调急,后半首则以议论为主,语势平缓。由于巧妙地插入“卧龙”、“得鹿”、“象床宝帐”等鲜明、形象的词,避免了空疏枯燥的毛病,前后相映,使整首诗趋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