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王维》原文与赏析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是王维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被派往襄阳主持“南选”考试期间所作。汉江,即汉水,源于陕西,流经湖北,到汉阳入长江。此诗极写湘楚疆域的广袤和江汉气势的磅礴,堪称融画入诗之力作。

首联鸟瞰汉江寥廓无际的苍茫景色,境界高远,为全诗定下基调。“楚塞”,战国时楚国的边界,指汉水流域。“三湘”,湘水与漓水、蒸水、潇水合称三湘。“荆门”,山名,在今湖北荆门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接三湘,连九派,东走大海,水流之处,沃野万里。诗人借水之流域,驰骋想象,以寥寥十字,纳南方半壁江山,可谓大气包举,容量丰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颔联承上而来,大开大合,虚实相生,进一步抒写了江上鸟瞰之景。上句接“九派”写江水的流长邈远。“江流天地外”,扑入视野的,是一片水光,一片空濛,好象已流出天地之外去了。这里,诗人既写人之主观感受,又充分利用人之视觉特点,在虚处拓开想象空间,于无限之中见流之渺远,于飞动之中现水之浩瀚。下句依“荆门”,借山色之微茫,衬江势之浩淼。“山色有无中”,谓山色迷迷濛濛,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巧妙地暗示水气蒸腾,烟波浩渺,江势之浩阔自不待言。诗人将实景虚写,让读者的想象随着“天地外”的江流,凭着“有无中”的山色而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获得了更丰富的美感享受。国画山水,常留下空白,供人想象,王维此诗,则于诗笔难尽之处,拓开空间,启发想象。怪不得王世贞要称此句“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了。

颈联写景深入一层,由空间回到眼前。由于汉江浩大,汪洋满目,极目四野,明明是波浪涌动,看来却是城郭在水面浮动了;分明是江涛翻腾,望去却似天空在撼动了。诗人巧借错觉,将汉江之波澜壮阔,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写足了。

尾联即景生情,点明自己“临眺”之地,流露出对襄阳风情的热爱之心。襄阳在汉江上流,在此观江海横流,有居高临下之势,更可领略江流阔大之势。山翁,指晋人山简。《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有一名胜曰习家池,风景尤好,山简常流连池畔,饮酒赏景,大醉而归。诗人欲与山简在此把臂同游,共谋一醉。名为酒醉,实为心醉,抒发了诗人对襄阳风光的赞叹之情和留恋之意。此联由前面景色生发而来,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之情。

这首诗辞畅意达,境界壮阔。以形写意,放笔天地,而情蓄其中,趣在墨外,显示出王维独特的风格。

王摩诘《汉江临泛曰: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六一居士平山堂长短句云: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岂用摩诘语耶?然诗人意所到,而语偶相同者,亦多矣。其后东坡作长短句曰: “记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则专以为六一语也。(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方回《瀛奎律髓》卷一)

王右丞诗云: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三昧。(〔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