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王湾》原文与赏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一首描写风景,进而即景抒情的五言律。《次北固山下》又名《江南意》,是王湾的名作,在当时已负盛名。唐代殷璠在他选编的《河岳英灵集》中,说王湾“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 ‘海璠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燕公即开元宰相张说,他是诗文高手,竟亲手抄写王湾诗句以教文士,可见对这首诗评价之高。

北固山,在今江苏丹徒县以北,直入镇江境内,横插江中。它三面临江,山青水阔,风光旖旎。诗人虽是北方人,但是,他一生中却“尝往来吴、楚间”。这首诗就是他到江南旅行时,看到江南好风景而触景怀乡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最早见于芮挺章的《国秀集》,后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题曰《江南意》,但字句有些出入,作: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起。以“青山”对“绿水”,倘在别处,未免近于俚俗,而这里在“青山”、“绿水”后面加了“外”“前”二字,倒显得工丽脱俗。可见诗人的旅程兼备水陆。这两句是行舟停泊在北固山下特有的景色。旅客往来的驿路,从青山中绕出,又远远地伸向青山之外;水上的飞舟,好象开到绿水的前边去了。于是暂停旅行之意油然而生。这二句诗恰好扣合诗题中的“次”字,这就叫做开篇点题。诗中也透露些微焦灼的心情。好象是说,水上陆地的人儿都有归程,而独我滞留在这山下,漫漫归途,可望何日启程呢?漂泊江南而神游故里之情,淡淡流露,又不留痕迹。

颔联和颈联四句,集中描写江上的景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一幅优美的风景图画。“两岸”和“一帆”相对,表现出水、陆形象的变化。因为潮平(静、落)才显出两岸宽阔,风正(稳、顺)更加使帆悬挂得体。这两句写出了人们的眼中景,心里话,手法干净利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含蕴丰富而构思巧妙,也是吸引人的警句。殷璠说: “诗人已来,少有此句。”胡应麟说: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海日生残夜”,是写江面开阔而平展,所以,一眼就望到地平线。于是在残夜尚未消尽时,红日即已从海上涌出;好象残夜带来了红日,而不是红日把早晨带来似的。“江春入旧年”,是说江边景物已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好象春的根芽,早在旧年的岁暮就埋种下来。“生” “入”两字,生动写出大自然新陈代谢的变化,也隐藏着生命衰替的人生哲理。这两句虽是写景,含意却高于景物;即景生情,便引出尾联二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面对红日春光,不禁对自己的羁旅生涯大兴感喟。旧日消失,旧年溜走,北往的鸿雁成阵长鸣,掠空而过,而自己却仍然远役江南,不知何日返里?忽然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只好叫大雁捎封信儿给洛阳老家的亲人了。这两句紧承颈联,遥应首联,写出诗人在早春中、客路上所泛起的淡淡乡愁和人生感慨。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音节响亮,具有盛唐诗歌的气象,一直为后人所激赏。

(王湾)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殷璠《河岳英灵集》)

(黄)山谷曰: “唐诗曰: ‘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置早意于残晚中。有曰: ‘惊蝉移别柳,斗雀堕闲庭。’置静意于喧静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引)

唐人芮挺章天宝三载编次《国秀集》,《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中无之。元祐三年戊辰刘景文得之鬻古书者,以传曾彦和,曾以传之贺方回,题云《次北固山下作》,于王湾下注曰: “洛阳尉”。而天宝十一载殷璠编次《河岳英灵集》,取湾诗八首,此为第六,题曰《江南意》,诗亦不同,前四句曰: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世之所称“海日” “江春”一联同外,尾句不同,曰: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似不若《国秀》之浑全。

(方回《瀛奎律髓》卷十)

“两岸失”,言潮平而不见两岸也。别本作“两岸阔”,少味。江中日早,客冬立春,本寻常意,一经锤炼,便成奇绝。与少陵“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天”,一种笔意。(沈德潜《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