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渡湘江》唐诗赏析,《渡湘江》原文与注释

《杜审言·渡湘江》唐诗赏析,《渡湘江》原文与注释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释】 ①迟日: 出得较晚的太阳。②京国: 京都、京城。

【鉴赏】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七绝。

作者杜审言是诗圣杜甫的祖父,生平两次被贬官。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此诗就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写的。全诗描写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滔滔江水正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北去,不禁想到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

首句写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升起,京城园林如绣,自己游目骋怀,多么心旷神怡! 但这里作者偏用了一个“悲” 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 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更觉得当前处境的可悲。用现在的情移于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今天的悲伤心情。

次句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来说,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作者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南国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他的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里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作者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以 “花鸟” 与 “边愁” 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杜甫后来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的名句,有人评说就是从其祖父这一句化出的,同样也是反衬法。

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末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作者贬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全诗其余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诗题。

末句直接点出了所渡之“湘江”,而以 “水北流” 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法来加强第三句的中心内容。

全诗通篇都用反衬和对比的写法。如今与昔的衬比、哀与乐的衬比; 以昔日对照今春、以园游对照边愁; 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 以京城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在七言绝句刚刚定型、开始成熟的初唐阶段这种艺术特色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