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诗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与注释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诗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与注释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①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胡天:指西域的气候。②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③瀚海:地名,今准噶尔盆地一带。阑干:纵横的样子。④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鉴赏】 这首诗是岑参任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的作品。武判官是岑参前任,这首诗是岑参送他回京复命的送行诗。全诗意象异常雄壮,想象奇绝,堪称咏雪诗歌之代表作品。

全诗开篇就定下非常奇瑰的基调。1-4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盛开的梨花来比喻满树的雪花,一幅壮丽的北国冰雪风光顿时展现在读者眼前。“一夜春风” 很写实,同时也暗含惊喜之意。平淡的北国经过一夜的银装素裹,让早起赏雪的诗人想起了观赏春天梨花盛开的好心情,梨花是慢慢地等待中开放的,而雪花中的北国是一夜即成,欣喜之情自然更胜一筹! 然而这种想象又是何等的神奇! 春花烂漫本是春天的胜景,把冬天的肃杀无情换成春意盎然,实际上是诗人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表现,同时也是盛唐时中国人蓬勃向上、极度自信心理的自然流露。5-8句: “散入珠帘湿罗幕” 四句紧扣塞外风雪的奇冷,用具体的所见所闻来描写雪天的冰寒刺骨,读来亲切自然。“散入珠帘湿罗幕” 把视线从室外拉到室内,雪花带着寒意 “入珠帘”、“湿罗幕”,场景过渡非常流畅自然。“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从出征将士自己的感受来写塞外的严寒,让人感同身受。将军和都护是互文见义,将军所处远好于普通将士,他尚且感觉“不得控”、“冷难着”,何况衣着单寒的士兵呢?但是非常奇特的是,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句,不仅不感到将士生活的艰苦,反而能体会到将士们驻守边塞的豪情壮志,原因就在于诗人“好奇” 的诗风和昂扬的激情啊。

9-10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也夸张之极,不是写实,而是虚拟人所不能见的全景,虽然是想象,却又显得合情合理,让人赞叹。“翰海” 指沙漠的广阔,“百丈冰” 形容冰川的高峻,再加上万里不散的愁云,就像现在电影里面的全景镜头一样,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角体验。同时,诗人用一个“愁” 字又为即将到来的送行做了情感的铺垫。11-12句: “中军置酒饮归客”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描写送别的情景,用 “胡琴”、“琵琶”、“羌笛” 这些非常典型的西域乐器形象地渲染出了送别的场景和气氛,让人感觉到迥异于中原内地的边塞送行气氛。13-14句: 写营门外的冰雪寒风,天气奇寒。“风挚红旗冻不翻” 更是塞外才能感受到的奇妙景象,连红旗都被冻住了,在狂风中一动不动,多么地神奇! 而不动红旗和狂风中飞舞的雪花正好成了绝妙的对比,动静相配,给人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的美感。15-18句: 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从壮丽的雪景里回到送行的主旨,感情真切,韵味深长。

全诗句句咏雪,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用语绮丽,想象神奇,不愧是唐代边塞诗歌的代表力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典诗里咏雪诗歌的代表名作。全诗充满奇情妙思,有生动真实的想象,又融合了作者本人强烈的主观感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音韵上,全诗诗随韵转,韵随诗行,每个场景的转换都和韵的转换连在一起,让人读来跌宕生姿,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