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山中留客》唐诗赏析,《山中留客》原文与注释

《张旭·山中留客》唐诗赏析,《山中留客》原文与注释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 ①弄:把玩、戏耍。春晖: 春阳。轻阴: 天空中轻薄的阴云。

【鉴赏】 这是一首情景诗。

诗题为 《山中留客》,重点当然是 “留客”。但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 “留客” 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请看:

他正面描写山景的全诗只有首句 “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就不能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了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彩焕发,争奇斗妍。一个 “弄” 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这一句描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 山光物态任你想象,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诗人把它放在全诗首句也是颇具匠心的。因为只有把这首句描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有一种压倒优势,“留” 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首句不仅含蕴丰富,很有分量,而且在表现手法上、诗句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品的。

以下三句都不从正面描写山景了,而是解决客人 “留” 与 “不留” 的疑难问题。

次句 “莫为轻阴便拟归” 毅然否定了客人“不留” 而准备回家的想法,但又显得极其自然,如江河之水顺流而下,毫不费力。面对这美不胜收的山中景致,怎能因为那天边的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家了呢?

光劝客人留下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肯定不行,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何况 “轻阴” 已见,不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问。诗人琢磨准了客人的心理: 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身上的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以退为进说,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三、四两句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沾衣” 即湿衣。晴明好天,而在空山幽谷白云深处,也是烟雾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草树叶,“沾衣” 是难免的。可是,这也是一番极富诗意的美景啊! 它可不是在山外所能见得到的。只有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呀! 细品 “入云深处” 四字,它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 “入” 之愈 “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这后二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怕雨的疑虑,更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 “入云深处” 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那快要熄灭的欣赏山色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要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思,用山中美景和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想法,从而安心地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景、情、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