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原文与赏析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这是一首雪夜思友诗。“居士”,一般指信奉佛教而并不出家的人,有时也指隐者。王维曾在其他诗中提及与胡居士谈论佛理,并对胡居士常有接济,可见胡居士信佛,且是一介寒士。
此诗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更”是名词,作更鼓解。“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这两句是说,带有寒意的更鼓敲了一次又一次,渐近拂晓时分,诗人早晨起来,从明亮的镜子中清晰地照见了自己衰老的容颜。看见诗人思念友人一夜不眠,到早晨已疲惫不堪了。次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奇趣横生。失眠的静夜里,听觉最为灵敏。万籁无声,只听到窗外风吹竹子发出的淅淅沥沥的响声,清晨起来一看,只见满山玉琢银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昨夜听到的并非风声。此类句子,前人称之为“象外句”,近人也有称作“官能交错”或“通感”的。其修辞方法的特点是“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也就是比喻不停留在物象本身,而是凭借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官能的交叉,将不同类型的物象沟通起来,如“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无可《秋寄从兄贾岛》),以雨声比落叶,“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马戴《落日怅望》),以“远烧” (烧向远处的野火)比“微阳” (落日的余晖)。“隔牖”一联的奇趣,在于将视觉转化为听觉,婉转抒情。明明是写下雪,却偏说听到的是风声,而其用意又不在风声本身,而是写长夜不眠,思念胡居士。一转再转,透过两层,抒发了长夜思友的深情。第三联接着“雪”字铺写,从天空写到地上:空际纷纷扬扬洒落,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深巷里、广庭中静悄悄的,人迹杳然。诗人渲染这一场大雪,目的并不是欣赏这一无边无岸晶莹洁白的琉璃世界,而是寄情于景,透过雪景传达出无处不在的广大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更深一层的忆念蓄势。尾联即直接落到对胡居士的忆念上: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袁安,后汉人,家贫。有一年天降大雪,积丈余,穷人们都扫开雪路外出乞食,唯独袁安的家门前积雪未动,洛阳令巡视见此,以为袁安已死,命人除雪入户,只见他僵卧其中,问他何以不出去。他说: “大雪天,大家都在挨饿,不宜去求人。”洛阳令听了,认为他很贤德,就举他为孝廉。“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请问哪里是袁安的家呢?您看,大雪天还自在地关着门的就是。结语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十分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节的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
诗的前三联,不出一个“忆”字,没有一句写到胡居士,然而又是每一句都关合“忆胡居士”。尾联写胡居士,仍不让人物出面,只是写大雪之中关门闭户的胡居士的住处。而通过袁安的典故,胡居士的形象与操守影影绰绰地得到了表现。唯其用笔空灵,读去更显得神韵悠远。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此诗“写对雪意,不削而合,不绘而工,忆胡居士,只未一见”,即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