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
落日秋山外,霜林暮霭中。
相看无俗处,生事有谁同?
王蒙(1308—1385),元杰出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末当过小官,后弃官隐居于余杭临平黄鹤山,长期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隐士生活。明初出仕泰安知州,后受胡惟庸案牵连,冤死于狱中。王蒙是赵孟頫外孙,其书法、诗文、绘画均受其外祖之影响。 “允尔英才最,居然外祖风。” (倪瓒《清閟阁集》)在元四家山水画中,黄公望、吴镇、倪瓒均尚简,独王蒙尚繁。他用笔稠密,布局繁复,风格苍润深秀,倪瓒极为赞赏,他说:“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克恭)尚书之气韵闲逸,赵(孟頫)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公望)子久之逸迈,王(蒙)叔明之秀润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敛衽无间言者。此外则非予所知矣。” (《清閟阁集》卷九)
王蒙山水画,有水墨、浅绛两类,色彩单一淡雅,追求笔墨情趣,以便更好地抒写画家的主观情意。 “意足不求颜色似”,吴镇借用宋代诗人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诗中的句子,道出了元代文人画的特点,也道出了王蒙山水画的特点。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述王蒙绘画技巧说: “王叔明画云头皴用赭墨笔,依墨笔加皴,勾出背面,俟干,然后以赭黄连面兼背一笔染过,其赭黄之笔虽不分背面,而赭墨先有阴阳,便不见板。此法明净苍秀可爱,况墨皴与赭皴笔笔玲珑,不为色掩。”而《黄宾虹画语录》则说: “勾勒用笔,要有一波三折。波是起伏的形态,折是笔的方向变化,描时可随对象的起伏而变化。王蒙善用解索皴,即以此得法。”传世画作有《春山读书图》、 《青卞隐居图》、 《夏日山居图》、 《秋山草堂图》等。
《林泉清话图》当即今存《林泉清集图》。此图下部是近景,画一丛古松,枝干虬屈,松叶苍郁。在松林掩蔽下,有茅屋数间,当为隐者所居。屋前坡岸临池,山上瀑布水汇成一泓清泉。坡上数人,宽袖长袍,或坐或站,面前放着杯盘,显然是正在畅饮闲话。这正是点题之笔。堂中有一老人,似正与堂外一人说话。堂后还有二妇人。图的上部是远景,画崇山峻岭,磊磊岩石。山头树木稠密,有郁郁葱葱的气势。飞瀑从半山腰直奔而下,汇入清池。全图浑然一体,沉厚苍郁,密中见疏,极有层次感。
吴镇的题画诗主要强调此画的清高脱俗。一、二两句概括画境:深秋季节,露重霜浓,一般树木均凋零枯萎,而松林却更加苍郁。时已傍晚,斜日西落,松林中更显得暮霭沉沉。尽管诗句极简略,而画境中静谧幽深的气氛已作了充分渲染。三、四两句通过画中隐者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其清高脱俗的不凡气概。其意是说,画中的隐者互相看看,他们觉得能在如此清幽的环境畅饮闲话,完全摆脱了尘俗之气,还有谁的生活能与他们相同、能赶得上他们呢?如此一赞,这幅画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