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山图》题画诗赏析

高克恭

万松岭畔中秋夜,况是楼居最上方。

一片江山果奇绝,却看明月似寻常。

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 号房山道人,祖籍西域,后居大都(今北京),晚年流寓钱塘。官至刑部尚书,人称“高尚书”。工画,擅山水竹石,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 《图绘宝鉴》说他“怪石喷浪,滩头水口,烘琐泼染,作者鲜及。”他的画,烟云淡薄,格韵超绝,能传董米衣钵,自成一家,开元代简率画风,赵孟覜很推崇他,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的说法,足见他在画坛影响很大。有《春山晴雨图》、 《云横秀岭图》、 《墨竹坡石图》传世。周密《题高房山夜山图为江浙行省照磨李公略作》诗云:“无声诗与有声画,一夕异事传南州”,无声诗即《夜山图》,有声画即高克恭的自题诗,当时它们声名远扬,可惜这幅画今已不传。我们只能从高克恭的自题诗以及周密诗、吕同老《题高房山夜山图》、恽格《南田画跋》等文字,想见它的规模,漱其芳润,得到美的享受。

高克恭用绝句题《夜山图》,从大处着笔,对画境作鸟瞰式的描绘。幸好周密和吕同老的题画诗,用了七言古诗和七律的形式,描写景物比较具体,可以参看。诗篇以写景发端,“万松岭畔中秋夜,况是楼居最上方”,诗句写出“夜山”的意境,一座千尺高楼耸立在万松岭畔,仲秋夜圆月的流辉,笼罩在四周的千山万松之上,一派迷蒙,静谧优美。诗人并没有对景物作细致的描绘, 只用“一片江山果奇绝”一句诗概括之。究竟怎样“奇绝”呢?读画人鉴赏画境后,当然能体会到,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这幅画,难以领悟。 吕同老诗云:“安知璚楼有夜景,明月苍茫堕清影”, 吕诗也还嫌笼统,而周密诗描绘画上实境却十分细致: “天回海立月政湿,风起云涌山疑福萦青绕白互变灭,浮岚飞雾寒飕飕。潜虯栖鹘声磔磔,山鬼木客鸣呦呦。城中痴儿方呓语,有梦不到千山幽。遥岑寸碧目力远,欲溯汗漫凌风逝。”根据周密诗境推想,这幅画云雾奔涌,群山若浮,青色(树)萦回,白色(云)绕缭,山岚飘浮,这种云烟迷蒙、千变万化的画境,最为壮观,最为奇绝,真有“大乘气象”(王原祁语,见《麓台题画稿》)。所以,恽格评此画“真绝去笔墨畦径,得二米之精微” (《南田画跋》),王石谷也说此图“得烟云变灭之状” ( 《南田画跋》引),这才是高克恭绘画艺术的真正特征。诗的结句“却看明月似寻常”,回应首句“中秋夜”,为全诗蒙上一层朦胧的色彩,并且起着点题的艺术作用。它的诗意是从唐人诗中檃括来的。张若虚说: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刘禹锡写道:“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这些诗表现出国祚兴替、人事代谢而江月依旧的情思。高克恭在本诗的尾句也含蕴了山月寻常、江山奇绝而人生短暂、千古苍茫的无限感慨。周密家藏名画、法书颇多,游心于翰墨丹青间,善画梅竹兰石,擅长鉴赏(见《图绘宝鉴》),因此,当他读高画,咏高诗,真正领悟到画家的用心,唱道“写出千古苍茫愁”(《题高房山夜山图》),他确乎懂得高克慕诗结句的深刻意蕴。